定金合同纠纷怎么解决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签订正式合同之前,买家一般都要先支付定金,定金的作用是为了确保双方签订正式合同。关于定金引起的纠纷有以下三种: 一是付了定金以后,其中一方违约,守约方可按照定金罚则处理,也就是说买家违约的话,卖家可以没收定金;卖家违约的话,买家可以要求双倍返还定金。 二是付了定金以后,双方对定金合同以外的其他内容不能达成一致,而这些内容与履行合同有密切的关系,如不能协商一致,这时双方都可以要求解除定金合同,卖家应当返还定金(不是双倍返还)。但要注意的是这些在定金合同中未作约定并且在事后不能协商一致的内容应当根据诚信原则和交易习惯来确定,而不能是一方故意提出苛刻的条款造成的。 三是付了定金以后,定金并没有交到上家手上,而是根据定金合同或居间协议交给中介保管。如果定金合同约定定金由中介保管的,那么定金合同就生效了,卖家不能以自己没收到定金为理由,主张自己可以不受定金合同约束。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定金合同纠纷属于普通民事纠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 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当事人还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机关、仲裁机构、法庭等进行调解。 3、不愿调解的,可根据合同中规定的仲裁条款或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诉讼,如果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事后也没有达成仲裁协议,合同当事人可以将合同纠纷起诉到法院,寻求司法解决。
-
不定金合同纠纷怎么解决
定金合同纠纷属于普通民事纠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 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当事人还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机关、仲裁机构、法庭等进行
2020.11.13 71 -
怎样解决定金合同纠纷
定金合同纠纷可以采取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方式解决。当事人按照约定履行合同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收受定金的一方违约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发生定金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2021.02.15 121 -
怎样解决定金合同纠纷?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同时,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当事人在定金合
2021.04.11 189
-
定金合同纠纷怎么解决?
合同当事人约定了定金并且已经实际交付的,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2022-10-18 15,340 -
定金合同纠纷怎么解决
根据你的描述,法律规定解决定金合同纠纷有在主合同签订之后,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若交付定金数额低于或者是多于约定数额的
2022-05-04 15,340 -
合同定金纠纷怎么解决?
定金合同纠纷主要是关于定金退还问题的争议,如果是给付定金的当事人根本违约使得不能订立买卖合同的,其当事人无权要求返还定金;如果是收受定金一方的当事人违约的,定金应该双倍退还给对方当事人;如果是不可归责
2022-07-03 15,340 -
定金合同纠纷该怎么解决
一、首先要确认协议的效力,如果,应该全部返还。例如:没有购买资格的购买未满五的经济适用房协议应属无效协议,因为经济适用房是保障性住房,是解决住房困难问题人的住房问题,是有资格准入性质,特别是未满五年的
2022-09-01 15,340
-
00:53
转让合同纠纷怎么解决
转让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如下: 1、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 2、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对于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调解; 3、合同当事人协商不成,不愿调解的,可根据合同
1,838 2023.01.14 -
01:00
买卖合同纠纷怎么解决
买卖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可以选择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还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卖卖合同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书面诉状,并按照被告人
531 2022.05.18 -
01:15
保管合同纠纷怎么解决
出现保管合同纠纷时,从解决纠纷的方式上来讲,有以下两种方式: 1、协商解决,比如,违约方主动和受害方联系,向其说明违约的原因,以取得对方的谅解,或者受害方在发现对方的违约行为之后,及时和违约方联系,与对方协商以合理的解决纠纷。 2、找第三方
1,15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