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的钱能够取出来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公积金的钱是可以提取出来的,不过需要员工满足公积金提取条件才可以。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一)购买自住住房的,提供购房合同、协议或者其他证明;(二)购买自住住房的,提供建设、土地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或者其他证明文件;(三)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提供规划行政等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或者其他证明文件;(四)退休的,提供退休证明;(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提供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鉴定证明和终止劳动关系证明;(六)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后,未重新就业满五年的,提供未就业证明;(七)出境定居的,提供出境定居证明;(八)户口迁出本省行政区域的,提供迁移证明;(九)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提供购房贷款合同;(十)支付房租的,提供工资收入证明和住房租赁合同;(十一)进城务工人员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提供户口证明和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十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规定提取的其他情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住房公积金能取出来。在满足以下情形时,可以取出公积金,第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第二,离休、退休的;第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第四,出境定居的;第五,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第六,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公积金可以提取出来。无房户支付房租的;与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账户已封存6个月以上或住房公积金停缴24个月以上且账户已封存的;退休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房的或偿还自住房按揭贷款本息的;以上情形均可提取。
-
住房公积金能够取出来吗
可以。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提取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离休、退休的; (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四)出境定居; (五)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2022.09.29 166 -
买房公积金能够取出来吗
买房公积金能取出来。买房提取公积金需要申请人携带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住房公积金提取申请表、房屋所有权证、契税完税证明、商品房销售合同等材料,经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核后到银行办理提取手续。
2020.08.09 136 -
住房公积金能够提取出来吗
一、职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申请提取本人及其配偶住房公积金: 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住住房的; 2.偿还住住房贷款本息的; 3.本市无房职工租房住的; 4.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出资为拥有所有权的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 5.本人或配偶、父母、子
2020.05.17 161
-
公积金能够取出来吗
以下是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的情况: 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有住房的; 2、离休、退休的; 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4、到国外、港、澳、台地区定居的; 5、偿还住房贷
2022-04-24 15,340 -
住房公积金能够取出来吗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使用本人的住房公积金: (1)购买(含二手房)、建造、翻建、大修(维修费用超过房屋造价30%以上)自住住房的; (2)离休、退休的; (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
2023-03-30 15,340 -
买房公积金能够取出来吗
公积金可以取出用于买房。买房提取公积金需要申请人携带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住房公积金提取申请表、房屋所有权证、契税完税证明、商品房销售合同等材料,经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核后到银行办理提取手续。
2022-11-14 15,340 -
进贤公积金能够取出来吗
第一步:签订委托协议通常《购房合同》中有关于委托开发商代办房产证的条款,这个条款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份单独的委托协议。此外,很多开发商还会要求购房人在《购房合同》以外另签一份委托其代办房产证的委托书。有
2022-10-18 15,340
-
01:15
公积金能全部取出来吗
公积金能全部取出来。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公积金后,符合相关条件的是可以将账户内的住房公积金提取出来的。一般情况下,住房公积金是不允许全部提出来的,只有在离职、调任、退休等特殊情况才可以全额提取出来。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
5,181 2023.02.18 -
01:08
社保不停公积金能取吗
社保不停公积金能取。只要满足以下条件,就可以提取公积金: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2、离休、退休的;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4、出境定居的;5、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6、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由上
7,178 2022.05.11 -
01:02
40年产权公寓能取公积金吗
40年产权公寓能取公积金。根据法律规定住房公积金的领取需要: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具有所有权的自住住房时;在离休、退休或到达离休、退休年龄时;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且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时;户口迁出本市或者出境定居时;非本市籍职工调离本市
5,12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