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精选问答 > 有签了劳动合同多长时间能够交纳五险一金

有签了劳动合同多长时间能够交纳五险一金

2023-02-16 08:01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上海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02-16回复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未给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用人单位违法。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入职的当月就应该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就应该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无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都应该缴纳社会保险。 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入职第2个月的双倍工资。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缴纳社会保险费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定义务,只要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无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都应当缴纳。

律师普法更多>>
  • 不签劳动合同还能缴纳五险一金吗
    不签劳动合同还能缴纳五险一金吗

    不签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还要与劳动者共同缴纳五险一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应当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依法缴存。

    2020.11.13 142
  • 没签劳动合同能交五险一金吗?
    没签劳动合同能交五险一金吗?

    大学生尚未毕业的,无法和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如果提前签订劳动合同,则从毕业时可以开始交五险一金。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则应当订立的书面劳动合同。

    2020.12.15 289
  • 签了劳动合同就有五险一金吗
    签了劳动合同就有五险一金吗

    五险一金被称为社保,双方只要签订了劳动合同,那么用人单位就必须要进行给劳动者购买社保。

    2020.04.21 260
专业问答更多>>
  • 劳动合同签定多长时间能交五险一金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就应该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无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都应该缴纳社会保险。 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入职第2个月的双倍工资。

    2022-07-27 15,340
  • 签完劳动合同多长时间交五险一金

    签劳动合同三十日内交五险。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五险指的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2021-08-12 15,340
  • 签了劳动合同多久交五险一金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未给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用人单位违法。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入职的当月就应该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

    2022-03-21 15,340
  • 没有签劳动合同能不能交五险一金?

    即使未签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需要与劳动者共同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应当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

    2022-07-03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劳务派遣合同一般签多长时间 01:03
    劳务派遣合同一般签多长时间

    劳务派遣合同一般是两年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应该要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两年以上的定期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不能同意劳动者订立没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而应该要订立两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了维护被

    2,204 2022.05.13
  • 五险一金缴纳比例 01:25
    五险一金缴纳比例

    五险般包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而一金则为住房公积金,一般用人单位与个人缴纳的比例为: 1、养老保险,用人单位交纳比例为21%,员工个人按8%进行交纳; 2、医疗保险的缴费比例为,用人单位9%,员工个人为2%+

    31,670 2021.04.25
  • 劳动合同纠纷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 01:05
    劳动合同纠纷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因为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内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中止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在这

    2,626 2022.04.15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