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服务期的培训的是否有严格的条件限制?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约定服务期的培训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一般认为: 1、用人单位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包括培训费,住宿费,交通费等,按照实际来核算费用。 2、培训是专业技术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比如引进一条生产线、一个项目,为此,把劳动者送到外地去培训,或者是为了得到某种资质,需要送到专门的培训机构培训,一般用人单位内部的岗前培训,安全培训,职业培训等不属于此类范畴。法律之所以规定服务期,是其目的是保护用人单位的一种投资性经营行为,因为用人单位使劳动者接受培训的目的,在于劳动者回来提供劳动,劳动者服务期未满离职,使用人单位的投资期待丧失。因此通过约定服务期,可以平衡双方利益。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提供专项培训费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是服务期协议存在的条件,提供住房、汽车、户口等特殊待遇已经不能约定服务期了。实务操作中一般指外部培训,企业内部的职工培训不属于本法所说的专项培训,用人单位应当在服务期协议中应明确专项培训费的构成,除培训费用外,还应当包括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费用。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没有服务期约定的,不承担支付违约金的责任。这体现了该法对劳动者的保护。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法律上约定培训服务期
服务期的法律规定: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其他。
2020.12.27 146 -
关于转岗培训是否可以约定服务期
转岗培训不属于专项培训,不能约定服务期的。约定服务期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2020.02.16 116 -
哪些培训要注意约定服务期期限期限有多久?
要注意约定服务期期限的培训是: 1、用人单位花费大量费用招聘的人员; 2、投入大额资金进行过特殊培训的人员; 3、用人单位为其提供了特殊待遇的人员。期限是通常以5年期居多,与合同期限同步履行。当然实践中要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具体约定。
2020.02.29 116
-
要注意的是什么培训要约定服务期期限
要注意约定服务期期限的培训是: 1、用人单位花费大量费用招聘的人员; 2、投入大额资金进行过特殊培训的人员; 3、用人单位为其提供了特殊待遇的人员。 期限是通常以5年期居多,与合同期限同步履行。当然实
2022-07-13 15,340 -
劳动者违反专业技术培训约定的服务期和禁业限制约定的是否有违约金
劳动者违反专业技术培训约定的服务期和禁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支付违约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只有以下两种情况,用人单位可以劳动者约定违约金:一、按《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
2022-02-07 15,340 -
劳动合同服务期满后,培训协议中约定的培训期限,是否可以扣减费用
如果你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协议中约定了关于服务期限的问题,那么会涉及到相应的赔偿,是可以扣除培训费,《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
2022-02-12 15,340 -
培训服务期怎么判断服务期的期限
劳动者进入新单位后,用人单位往往会组织岗位专业培训,进一步拓展员工潜力,更好地为单位服务。 这种培训一般由用人单位组织或聘请外部专家授课,甚至更高端的形式是以单位资助劳动者学习或完成某一阶段学历教育的
2021-11-22 15,340
-
01:19
服务期和竞业限制的区别
服务期和竞业限制的区别如下:1、两者含义不同。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之间,可以约定竞业限制条款;服务期约定是指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与该劳动者订立的约定
2,948 2022.05.11 -
01:21
竞业限制义务的成立条件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竞业限制成立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五项条件:1、书面约定。因为竞业限制关系到员工的择业权和生存权,而并非属于企业内部制度可以约定的事项,故企业应当与涉密员工单独签订书面协议,或者在劳动合同中进行约定;2、特定的主体。
1,744 2022.04.15 -
01:04
离婚限制的条件是什么
离婚的限制条件主要是以下两个。一个是针对军人的,如果夫妻双方一方是军人的话,则离婚需要是军人的那一方同意,如果他(她)不同意的话,则一般情况下很难离婚,除非军人那一方有重大过错,这里的重大过错主要是指重婚、与他人同居、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
1,64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