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精选问答 > 试用期和转正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吗?

试用期和转正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吗?

2023-03-12 14:31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江苏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03-12回复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转正不需要再签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因为试用期的长短与劳动合同期限有关。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因此,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没有劳动合同的试用期不成立,故试用期转正时不需要再签劳动合同。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从行为是指在彼此关联的行为中从属于其他行为而存在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担保行为就是主债权债务的从行为,担保合同就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一般主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也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所谓窃取,是指行为人违反被害人的意志,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或第三者(包括单位)占有。

律师普法更多>>
  • 什么是行为犯
    什么是行为犯

    根据法律规定,只需要实施一定的行为,而不需要出现特定结果就构成犯罪的是行为犯。我国《刑法》中规定了行为犯、结果犯和危险犯。根据法律规定,只需要实施一定的行为,而不需要出现特定结果就构成犯罪的是行为犯。比如说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不仅需

    2020.03.05 728
  • 什么是从行为
    什么是从行为

    根据行为之主从关系,可以把法律行为分为主行为和从行为。 从行为,是指在彼此关联的行为中从属于其他行为而存在的民事法律行为。最典型的从行为就是担保合同,如果主合同被宣告无效,担保合同自然无效。

    2021.03.25 243
  • 遗赠为什么是单方行为
    遗赠为什么是单方行为

    遗赠是无偿、要式、单方且在遗嘱人死后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遗赠只要求遗赠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有效成立。遗赠人以遗赠的方式将自己的财产赠给受赠人时,并不需要征得受赠人的同意,也不受其他人意志的制约。

    2021.01.01 913
专业问答更多>>
  • 为什么是

    不会吧,安置房从来就没有小产权房子,只是5年内拿不到房产证。

    2022-10-27 15,340
  • 为什么为什么是? 有何依据?

    依照法律规定,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不可侵犯,若他人造成受害方的损害为侵权。依证据规则有七种法定的证据: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

    2022-11-01 15,340
  • 什么是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是指在专利权有效期限内,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又无法律依据,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它具有以下特征:1.侵害的对象是有效的专利。专利侵权必须以存在有效的专利为前提,实施专利授权以前

    2022-10-22 15,340
  • 是什么行为

    1、知识的改变。知识的改变,一般比较容易做到,它可以通过读书、学习、听报告、个人进修或信息交流等途径来实现。个人知识结构的改变,可使人认识到改变行为的必要性 2、态度的改变。态度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倾向

    2022-08-13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什么是骗保行为 01:01
    什么是骗保行为

    骗保行为,一般有以下的八种情况,具体如下: 1、虚构医药服务,伪造医疗文书和票据,骗取医保基金的; 2、为参保人员提供虚假发票的; 3、将应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记入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的; 4、为不属于医保范围的人员办理医保待遇的; 5、为

    3,687 2022.05.11
  • 什么是诈骗行为 01:09
    什么是诈骗行为

    诈骗行为是指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2021年7月14日,反诈预警短信12381正式上线,首次实现了对潜在涉诈受害用户进行短信实时预警。该系统可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涉案号码,利用大数据、

    13,531 2022.04.15
  • 什么是非法集资行为 01:30
    什么是非法集资行为

    一般情况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国家相关金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含个人和单位)吸取资金的行为,且又同时具有如下情况的,就有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集资: 1、未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或者借以经营形式吸收资金。 2、通过媒体、

    3,701 2022.04.17
法律综合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