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合同也没交社保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未签订劳动合同也未缴纳社保,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11个月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和补缴社会保险。 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需提交的材料: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部分地区还需要提供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 2、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给予立案。劳动仲裁委不收费。然后给双方举证期;之后开庭审理,并且对你们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会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60天内结案;对于裁决书不服,我们可以起诉到法院; 3、可以不请当地律师代理,自己亲自处理,我可以为你提供远程指导(相关法律文书我写好发给你后,你打印即可),一样能胜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没签合同不买社保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申请仲裁。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则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依法为劳动者按时发放工资的情况下,通常劳动者可以和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
-
劳动仲裁没签合同可以申请吗
可以。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不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并符合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和相关条例的受案范围,劳动仲裁委员会均应受理。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指定的人民法院起诉,期满双方均未起
2020.08.14 335 -
没签劳动合同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如果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证明劳动关系存在就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
2020.11.16 604 -
没签劳动合同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没签劳动合同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合同是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之一,劳动者也可以提供工资支付凭证、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考勤记录等凭证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2020.09.16 244
-
单位没有签合同也没交社保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未签订劳动合同也未缴纳社保,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11个月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和补缴社会保险。 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
2022-03-21 15,340 -
没交社保没签劳动合同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申请劳动仲裁,主要有以下流程: 一、申请与受理 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实践中,仲裁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申请人的姓名、住址和身份证号或者其他身份证件号码以及联系方式;
2022-08-30 15,340 -
公司没有签合同,也不交社保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1、按劳动合同法,从2008年1月1日起任何用人单位都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最长应支付11个
2022-04-20 15,340 -
未交社保未签劳动合同申请仲裁合法吗
1、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经济补偿金、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补缴社保等;从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 2、劳动争议,有证明劳动关系的
2022-07-01 15,340
-
00:57
劳动仲裁申请人未按时出庭还可以再仲裁吗
劳动仲裁申请人未按时出庭的,不可以再申请仲裁。申请人收到书面的开庭通知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按照撤回仲裁申请处理,劳动仲裁委员会按照撤回处理后,申请人重新去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应当不予受理。因此,劳动仲裁申请人无正当
4,715 2022.05.11 -
00:56
公司调岗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首先员工岗位,公司一般是不可以随意进行调整的。因为岗位在劳动合同中进行约定明确之后,公司也应该遵守劳动合同的约定。另外,如果公司确实因为客观情况发生变化进行调岗,则公司是需要和员工协商的,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公司需要承担一个举证责任证明其调
4,624 2022.04.17 -
00:59
未签劳动合同未交社保怎样赔偿
单位超过一个月未签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作为赔偿。而单位拒绝缴纳社保的话,劳动者可以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在解除合同的同时,劳动者可以要求众人单位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数额,需要结合劳动者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年
7,04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