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条有写只有签字的可以作为证据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欠条有签字即有效,电话录音内容若有提到欠款可以作为证据适用。对于欠钱不还的,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偿还欠款。若双方欠条有约定管辖地,则按合同约定执行;若没有约定,则可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起民事诉讼时需准备:民事起诉状,对方身份证复印件,证据清单和证据材料(即对方欠款的证据)。民事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第三十四条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借贷案件的证明要求较高,只有借贷关系明确才能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如借贷事实存在疑问或不明确时,则不能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如果仅有录音的证据,则证明力较弱,债权可能不会被法院认可。
-
欠钱没有欠条录音可以作为证据吗
录音属于视听资料,可以做为证据。 当事人以视听资料作为证据的,应当提供存储该视听资料的原始载体。 当事人以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应当提供原件。电子数据的制作者制作的与原件一致的副本,或者直接来源于电子数据的打印件或其他可以显示、识别的输出介质
2020.07.01 341 -
欠条的照片可以作为证据吗?
欠条的照片能作为证据。但证明力不如原件,如果对方不承认,你还需要出具其他证据证明借贷关系存在。根据法律规定,主张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应当对产生该法律关系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2020.09.30 150 -
欠条只有欠款人的签字有效吗
欠条作为一种债权凭证,只要能够认定至债权人和欠款事实,即使只有欠款人的签字、没有债权人的签字或盖章也是有效的。欠条并不必然需要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的签字或者印章有效,欠条效力的关键在于能否证明欠款的事实。即使欠条有形式上的瑕疵,也可以通过相关
2022.05.11 2,046
-
签字可以作为证据吗
可以。但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2023-02-17 15,340 -
借条只有男方名字那女方欠钱,可以作为证据吗
可以作为诉讼证据 但是最好找多点其他证据,例如书面的 发个催款短信或者书面的文本给对方 对方承认之后,让对方写和还款计划 这个还款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书面证据了 提醒: 以后借款等东西一定要有书面记录
2022-04-01 15,340 -
只有视频文字可以作为法庭证据吗?
这种视频资料只能算是证人证言,还是需要证人亲自到庭的。
2022-10-28 15,340 -
只有照片可以作为证据吗?
1、可以的。r2、《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r(一)当事人的陈述;r(二)书证;r(三)物证;r(四)视听资料;r(五)电子数据;r(六)证人证言;r(七)鉴定意见;r(八)勘验笔录。r3、《
2022-10-26 15,340
-
00:52
只有欠条没有其他证据可以起诉吗只有欠条,没有其他证据,可以起诉,但能否胜诉则要根据案件情况而定。向法院起诉的条件,包括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起诉的时候需要准备
1,648 2022.05.26 -
01:22
合同只签字有效吗签字与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没有盖章但是有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的合同,仍然具有法律效力。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当事人以书面形式订立合同的,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生效。如果是自然人之间订立的合同,只要当事人没有约定合同一定要经过签字并
2,901 2022.04.15 -
01:21
录音可以作为打官司的证据吗录音可以作为打官司的证据,录音属于视听资料,也是我国司法法定证据类型之一,是有效的。但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录音证据的取得方式要合法,内容合法。即使录音可以作为证据,也不是全部的录音都有效,录音在录制的过程不能侵犯国家、社会或第三人的相
14,580 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