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一方被刑事拘留另一方可以去法院起诉离婚吗,起诉离婚什么程序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夫妻一方被刑事拘留,另一方可以去法院起诉离婚。 起诉离婚需要以下程序: 第一,原告提起民事诉讼,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立案。 第二,申请立案的时候需要提交本人身份证,结婚证,起诉状,以及诉讼费。 第三,原告就其诉讼请求需要提交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据,比如财产的证据,孩子抚养的证据; 第四,法院立案后会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会开庭审理,并作出判决。 《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二条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 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三)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 (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方去法院起诉离婚对方不想离婚的,如果双方感情已经完全破裂了的,法院会判决离婚。因为法律判决离婚的唯一一个标准就是夫妻感情是否已经完全破裂,而不会考虑是否双方都同意离婚。
法院只有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才可判决离婚。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应当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和有无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综合分析。也就是说,一方生病并不是判断感情是否破裂的法定理由之一。一方生病,另一方提出离婚,法律上虽然不禁止,可以离婚;但考虑到实际情况,如果能双方协议离婚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一方不同意的,通过诉讼离婚,法院一般不会判离。
-
夫妻一方坐牢另一方可以起诉离婚吗
可以。离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协议离婚,双方共同到一方的户籍所在地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手续;二是诉讼离婚,一方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经法院判决解除婚姻关系。但婚姻的一方是服刑人员,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导致其无法亲自去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所以当事人
2021.02.10 189 -
夫妻一方有病另一方可以起诉离婚吗
法院只有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才可判决离婚。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应当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和有无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综合分析。也就是说,一方生病并不是判断感情是否破裂的法定理由之一。一方生病,另一方提出离婚,法律上
2021.03.19 143
-
夫妻一方被刑事拘留另一方可以去法院起诉离婚吗,起诉离婚什么程序
夫妻一方被刑事拘留,另一方可以去法院起诉离婚。 起诉离婚需要以下程序: 第一,原告提起民事诉讼,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立案。 第二,申请立案的时候需要提交本人身份证,结婚证,起诉状,以及诉讼费。 第三,
2022-04-23 15,340 -
夫妻一方被刑事拘留另一方可以去法院起诉离婚吗,起诉
夫妻一方被刑事拘留,另一方可以去法院起诉离婚。 起诉离婚需要以下程序: 第一,原告提起民事诉讼,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立案。 第二,申请立案的时候需要提交本人身份证,结婚证,起诉状,以及诉讼费。 第三,
2022-04-15 15,340 -
夫妻一方被刑事拘留另一方可以去法院起诉离婚吗
夫妻一方被刑事拘留,另一方可以去法院起诉离婚。 起诉离婚需要以下程序: 第一,原告提起民事诉讼,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立案。 第二,申请立案的时候需要提交本人身份证,结婚证,起诉状,以及诉讼费。 第三,
2022-03-31 15,340 -
夫妻一方在法院被刑事拘留另一方可以起诉离婚吗
夫妻一方被刑事拘留,另一方可以去法院起诉离婚。 起诉离婚需要以下程序: 第一,原告提起民事诉讼,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立案。 第二,申请立案的时候需要提交本人身份证,结婚证,起诉状,以及诉讼费。 第三,
2022-04-04 15,340
-
02:05
一方被拘留能起诉离婚吗
夫妻一方被拘留,另一方可以起诉离婚。首先,要确定管辖法院,如果羁押时间尚未超过一年的,应当向原告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羁押时间超过一年的,则应当向被告被羁押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的证件有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等。如果男女双方
1,837 2022.04.15 -
01:02
夫妻一方失踪怎么起诉离婚
夫妻一方起诉离婚,被告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具体来说,“经常居住地”是相对于基层法院的管辖范围而言。如果在地级市长期居住,但分别有几处居住场所,且居住
551 2022.04.25 -
01:04
一方不同意离婚另一方怎么样起诉
一方不同意离婚,另一方可以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具体来说,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因为离婚问题产生民事纠纷,而且对方不同意离婚的话,当事人就可以单方面提起离婚诉讼。同时,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的规定,当事人在起诉的时候,应
1,51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