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买的社保今年可以补交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以个人名义参保的,如果漏缴不能够进行补缴,只有由单位原因造成的漏缴才能够进行补缴,并且补缴五险。如果单位没有做申报(没有给开户)的只能补缴养老。缴纳一段时间后,中断想补缴地可以找代理公司补缴。 二、缴费单位(不含个体、自由职业者)漏缴职工养老保险费的,应带以下材料到各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养老保险费个案补缴: 1、职工档案和养老保险手册; 2、《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申请表》; 3、劳动合同、工资发放明细表员工补缴当月个税证明等; 4、其他相关材料。 社保补缴时效: 1、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2、第六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社保去年没交今年补交是可以的,但用人单位未按时缴纳,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并且加收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
社保去年没交今年补交是可以的。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
去年忘交社保了今年可以补交吗
可以的,社保补缴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社保中断缴费,中间几个月没有缴费,而现在由于招调或者落户其他原因,需要补之前没有交到的部分,从而获得完整的社保时间段,以确保招调落户等工作正常认可。
2020.06.23 1,107 -
去年社保没交今年还可以补交吗
社保及时补交的,用人单位无需承担责任。若是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
2020.12.29 492 -
社保去年没交今年补交
正常情况下,一般单位只能做2个月的补交,从补交的月份开始向前推算。补缴金额=补缴时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应补年度缴费工资基数%应补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缴费比例*补缴系数。补缴保险的期间根据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视企业情况而定。
2020.08.21 275
-
去年交的社保今年可以补交吗?
一、以个人名义参保的,如果漏缴不能够进行补缴,只有由单位原因造成的漏缴才能够进行补缴,并且补缴五险。如果单位没有做申报(没有给开户)的只能补缴养老。缴纳一段时间后,中断想补缴地可以找代理公司补缴。 二
2022-03-21 15,340 -
去年补交的社保今年可以再补交吗
一、以个人名义参保的,如果漏缴不能够进行补缴,只有由单位原因造成的漏缴才能够进行补缴,并且补缴五险。如果单位没有做申报(没有给开户)的只能补缴养老。缴纳一段时间后,中断想补缴地可以找代理公司补缴。 二
2022-03-27 15,340 -
去年没交社保今年补交可以吗
不需要,社保缴费时间满了。年龄符合退休要求的,不需要补缴;以个人名义参加保险的,不能补缴的,只能补缴单位造成的漏缴,补缴 五险。单位不申报(不开户)的,只能补缴养老金。社保补缴是指因某种原因中断社保缴
2021-12-25 15,340 -
去年没交社保今年可以补交吗?
可以。补缴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社保中断缴费,中间几个月没有缴费,而现在由于招调或者落户其他原因,需要补之前没有交到的部分,从而获得完整的社保时间段,以确保招调落户等工作正常认可。正常情况下,一般单位(
2022-09-01 15,340
-
00:57
个人可以补缴几年前的社保吗
个人不可以补缴几年前的社保。社保补缴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社保有几个月没有正常缴纳,之后又将这些月份的社保补缴上。一般时限是3个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用人单位
9,757 2022.05.11 -
01:09
社保断了半年能补交吗
社保断了半年一般不能补交。灵活就业人员应当按月缴费,不得以事后追补缴费的方式增加缴费年限。在单位就业期间应缴未缴的社保费,应由单位补缴。补缴超过三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的,需要用人单位提供补缴期间,与职工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工资收入凭证,其中人
7,678 2022.04.17 -
01:02
今年中秋要补班吗
今年中秋要补班。因为2021年中秋在9月20日并未与周末相连,所以需要补班的,补班的日期是9月18日。中国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传统节日,尤其是当地华人和华侨。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1,33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