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的目的是什么?保证生存有什么好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从高利贷的名称我们知道高利贷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利率”,正是高利贷惊人的利息成本,决定了它长期以来的“非生产性”特点,即借高利贷的目的不是为了扩大再生产或投资,而是为了保证生存。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如此。现代社会也没有太多改变,尤其在农村。 借高利贷者的消费主要用于天灾人祸用以果腹、治疗疾病、婚丧嫁娶、子女学费、偿还旧债、生意资金投入。借贷者是普通社会大众的一员,对于借贷这一民间借贷关系来说并没有任何过错,也没有侵犯他人的任何权益。反而是高利贷的高利率让借贷者饱受苦痛,如果诉诸法庭,对借贷者借钱时约定的超出法律规定的利息是不支持的。但四倍以内的利息是受法律保护的。 需要说明的是,正因为高利贷的“高利”不受法律保护,所以面对借贷者不还钱,放高利贷者不会采取法律途径要债,而是以自己的势力采取违法手段强迫借贷者还债,这不是普通百姓能承受的。因此,如果因为高利贷而受到困扰,不妨借助法律的力量使自己不受迫害。 综上,因为四倍以内的利息是受法律保护的,这就要计算你已经还了多少钱,与四倍利息的差距是多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社保缴纳基数高,到时候领取的或者报销的比例就高。 社保领取的原则和计算公式:养老金=统筹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统筹养老金=(社平工资+指数化缴费基数)÷2乘以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139。因此,缴纳的社保越多,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越多。
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高利贷是民间借贷的一种形式,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超过上述标准的,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
-
高利贷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民间中介机构和个人合法收入的自有资金高息放贷的属民间借贷行为,如发生借贷纠纷,属民事调整范畴。放高利贷的行为一般不会构成犯罪,也就是不会被判刑。但如果放高利贷的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高利转贷罪、集资诈骗罪等刑事犯罪时,才会构成犯罪。
2020.08.14 232 -
贷款担保有什么目的
贷款担保的主要目的是贷款担保是担保机构为放款人和借款人提供的第三方保证。担保机构保证在借款人没有按借款合同约定的期限还本付息时,负责支付借款人应付而未付的本金和利息。 贷款担保人需要承担的责任如下: 1、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
2023.02.07 206
-
公共利益的存在有什么好处?
1、实现公共利益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在我国,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实现公共利益的最终目的是,就是为了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而不是单纯的保障国家的利益不受侵害,或
2023-07-15 15,340 -
社保买的高有什么好处
社保缴纳基数高,到时候领取的或者报销的比例就高。 社保领取的原则和计算公式:养老金=统筹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统筹养老金=(社平工资+指数化缴费基数)÷2乘以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
2021-12-17 15,340 -
专利保护的好处是什么
1)通过法定程序确定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关系,从而有效保护发明创造成果,独占市场,以此换取最大的利益; 2)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确保自身生产与销售的安全性,防止对手拿专利状告咱们侵权(遭受高额经济
2022-07-20 15,340 -
放高利贷存款是什么罪
放高利贷是什么罪取决于放贷的主要形式,主要是:1。在高利贷活动中,高利贷再高利贷达到一定数额标准,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2、以贷款为目的,取得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贷他人,违法金额大构成高利贷罪;3、
2021-11-26 15,340
-
01:35
放高利贷犯的是什么罪
在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中,并没有将放高利贷定性为犯罪。一般而言,单纯的放高利贷并不会构成犯罪。 但是放高利贷是一种违法行为,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借款人与借出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需要支付利息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没有约定利息。借款人
230 2022.04.15 -
01:10
高利贷是什么意思
高利贷是一种民间借贷的形式,根据有关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一般由借款人和贷款人双方协商确定,双方协商的借贷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超过此项标准的,则应该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 民间高利贷一
1,021 2022.04.17 -
01:08
个人放高利贷是什么罪
个人放高利贷可能构成高利转贷罪。个人放高利贷的行为,如果不触犯《刑法》的相关规定,是不构成犯罪的。构成犯罪需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 第一,行为人具有转贷牟利的目的; 第二,行为人具有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的行为,侵犯了国家对信贷资
3,27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