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未到期双倍赔偿合同是否有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民间借贷中约定“逾期不还,双倍赔偿”是无效的。因为远远超过最高法院规定的年利率24%的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九条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以不超过年利率24%为限。 未约定逾期利率或者约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处理: (一)既未约定借期内的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约定了借期内的利率但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借期内的利率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十条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借贷合同的期限一般是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的,而对最长的期限是没有规定的。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借款合同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贷合同的期限可由当事人双方根据意思自治协商约定,只有借款时间,并未约定还款时间的,债权人即可以在两年诉讼时效到期之前,也可以在认为债务人经济状况恶化,无力偿还欠款时随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借条上明确约定还款时间时,则诉讼时效的计算自约定的还款时间起3年内。
-
民间借贷合同是否有效?
民间借贷的当事人签订的借贷合同期限可由当事人双方根据意思自治协商约定,只有借款时间,并未约定还款时间的,债权人即可以在两年诉讼时效到期之前,也可以在认为债务人经济状况恶化,无力偿还欠款时随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借条上明确约定还款时间时,则诉
2021.03.06 132 -
民间借贷合同是否有效
民间借贷合同是否有效要看是否满足合同的生效要件。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四
2020.06.05 220 -
民间借贷居间合同是否有效
民间借贷,依法成立的居间合同是有效的。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2021.01.31 208
-
民间借贷合同是否有效
依法设立的民间借贷合同合法有效。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
2021-11-24 15,340 -
民间借贷约定逾期不还,双倍赔偿的合同效力如何以及如
民间借贷中约定“逾期不还,双倍赔偿”是无效的。因为远远超过最高法院规定的年利率24%的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九条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
2022-04-12 15,340 -
民间借贷合同是否有效
如果民间借贷合同具备以下要求是合法的:借贷双方都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贷款和贷款的意思是真实的;而且贷款合同内容合法,不违反公序良俗。
2021-11-25 15,340 -
民间借贷合同是否有效?
民间借贷合同是否有效要看是否满足合同的生效要件。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
2022-06-06 15,340
-
01:12
民间借贷是否合法
民间借贷只要与法律规定的条件相符合,即合法。 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行为,会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中,有约定要支付利息的,那么借款的利率必须要遵守规定。同时,民间借贷的利率,能适当的超过银行的利
5,297 2022.05.11 -
01:12
哪些民间借贷是有效的
有效的民间借贷有以下几种: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合同行为能力和相应的缔约行为能力,这是当事人了解和把握合同的发展状况及法律效果的基本条件;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不真实,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
552 2022.09.21 -
01:19
民间借贷诉讼时效
无论是民法总则还是民法典,都对民事诉讼时效制度,作出了最新的修改。根据最新的规定,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诉讼时效应当适用一般的规定,也就是说适用法定的三年诉讼时效期间。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就应当从权利人,也就是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
7,03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