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没有签劳动合同自行离职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用人单位没和你签订劳动合同,那么不仅可以追讨拖欠工资,还可以要求双倍工资。第一步,一定要搜集您在公司工作过的相关证据,劳动合同,工作文件,工作照,工作记录等等,越多越好,对你越有利,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在公司工作没满一年的,可以要求每个月的支付双倍工资的赔偿,工作满一年的,就没有了,法律上默认你已经签了合同。 第二步,先到劳监大队或者中队去提交证据,因为劳动局不会第一时间受理,要先到劳监大队去进行投诉,让劳监大队调解,它没有强制性,只能到公司去进行调解,让公司知道拖欠的严重性,如果调解成功工资就可以追讨回来,如果调解不成功,只能进行下一步。 第三步,到劳动局,进行劳动仲裁申请,首先要到工商局去打印公司的信息,要工商局进行盖章的,然后再次把证据复印一式两份,按照劳动局的要求上网下载申请书,进行填写,然后填写相关的资料,到劳动局进行立案。 劳动局立案后,一般要等待二十天左右,劳动局要进行调查,它有强制性,所以会进行一系列的审核,这时候就可以要求一系列的赔偿,包括双倍工资,社保之类的。等到劳动局审核结束,如果还没有发工资,就要开庭进行处理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自己离职是有工资的。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
没签劳动合同自动离职有没有工资
关于没签劳动合同自动离职有没有工资的问题,可以确定是没有工资的。首先如果是员工自动离职的话是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节严重的话不但公司不会发工资,员工自己还要赔付的损失,但是介于起初没有签署劳动合同,在辞退时会给以部分的补偿金的,基本上是平
2022.04.12 1,448 -
没有签劳动合同自动离职有没有工资
未签订劳动合同自动离职有工资。未签劳动合同不上班是不可以算自动离职的。并且在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自动离职了,单位也是需要支付其相应的工资报酬,不得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
2020.02.10 195 -
关于没有签劳动合同的离职要怎么办?
1、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与解除劳动关系原因没有任何联系。无论什么原因劳动者与单位的劳动关系终止,都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如果劳动者主动提出离职,关于解除劳动关系不会获得任何补偿金。 2、如果单位因劳动者未上班,以旷工名义解除劳动关系。单位
2020.12.23 48
-
没有签劳动合同自动离职
是什么时候通知你的?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是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赔偿双倍工资的赔付的,公司为什么要辞退你?你的薪酬是多少?你可以要求12月6日到12月27日期间的双倍工资,具体细
2022-03-31 15,340 -
没有签劳动合同自行离职后果
如果用人单位没和你签订劳动合同,那么不仅可以追讨拖欠工资,还可以要求双倍工资。第一步,一定要搜集您在公司工作过的相关证据,劳动合同,工作文件,工作照,工作记录等等,越多越好,对你越有利,如果没有签订劳
2022-03-30 15,340 -
没签劳动合同自动离职?
自动离职没有签劳动合同不要负法律责任。 首先,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
2022-04-02 15,340 -
自动离职,没签劳动合同
在试用期内,员工提前3天书面形式提出离职就可以,若过了试用期,员工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就行了。公司应在员工离职后三个工作日内结清工资,员工可以要求公司在三个工作日内结清你的全部工资,提前离职或自动离职
2022-08-16 15,340
-
00:52
没有签劳动合同主动辞职有赔偿吗
劳动合同没签辞职是有赔偿的。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与解除劳动关系原因没有任何联系。无论什么原因劳动者和单位的劳动关系终止,都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如果劳动者主动提出离职的,那么不会获得任何补偿金。如果单位由于劳动者未上班,以旷工名义解除劳
6,143 2022.04.17 -
00:58
入职两个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入职两个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单位要从用工满1个月的第二天,到满一年的前一天,向劳动者支付两倍的工资。用人单位需要从用工那天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没有跟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那么需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并且需要跟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
6,142 2022.05.11 -
00:46
没劳动合同怎样确定劳动关系
没劳动合同的,可以通过其他的文件确定劳动关系。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的,可以通过工资支付凭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确定劳动关系,还可以通过用人单位
2,06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