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员工因过错离职应承担什么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除了个人所得税、社会福利、代扣的抚养费及赡养费等,除此之外还有: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也就是说,除了正常扣除的费用,只有劳动者给用人单位带来损失的时候,用人单位才能扣除,且扣除量上也有限制。很多单位为了制约这种不负责的员工,在公司规章制度里会注明“员工未提前一个月通知解除合同,需要扣一个月的工资”。然而,劳动法并不允许单位和劳动者在法律之外设置违法责任,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可以承担的违约金情形只有2种情况: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劳动者违反培训服务期约定。也就是说企业规章制度中“扣一个月的工资”的约定是无效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后过错方要承担对无过错方的赔偿责任。因过错方的原因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的相关规定请求损害赔偿。
劳动者不应为工伤事故中本人的过错承担责任,因为工伤保险的投保人为用人单位,被保险人是与该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
在工伤事故中,劳动者应为本人的过错承担责任吗
不承担。 因为工伤保险的投保人为用人单位,被保险人是与该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伤保险所保之“险”为职业的危险,指在生产工作中的工伤事故和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工健康和生命造成的危险。工伤保险的方式是对已经遭受工伤危害的职工及其供养亲
2020.01.19 292 -
劳动者不辞而别应承担什么责任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内不辞而别属于违约,即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
2020.11.05 267 -
离婚过错方承担什么责任
离婚过错方要承担的责任是对无过错方的离婚损害赔偿责任。法律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夫妻一方有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导致双方解除婚姻关系的,无过错方有权在离婚时请求过错方依法承担离婚损害赔偿责任。
2021.02.11 175
-
因个人过错应承担责任
某区法院审结一起房屋购销合同纠纷案,认定某房屋开发公司因自身过错导致房屋购销合同解除,判决驳回其要求对方当事人支付房屋使用费的诉讼请求。
2022-10-28 15,340 -
用人单位在员工离职前将劳动者工作过错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除了个人所得税、社会福利、代扣的抚养费及赡养费等,除此之外还有: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
2022-04-08 15,340 -
用人单位在员工离职时将劳动者工作过错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除了个人所得税、社会福利、代扣的抚养费及赡养费等,除此之外还有: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
2022-03-24 15,340 -
用人单位在员工离职时将劳动者工作过错造成损失的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除了个人所得税、社会福利、代扣的抚养费及赡养费等,除此之外还有: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
2022-04-08 15,340
-
00:58
雇员劳动受伤,雇主要承担什么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雇员劳动受伤,雇主应当承担的责任有: 1、雇员在工作期间受伤,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过错或故意行为而导致的受伤,雇主需要承担全部责任,但是,因不可抗力而遭受的侵害除外,即雇主不需要承担责任。 2、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
4,678 2022.05.11 -
00:57
医疗过错的举证责任谁承担
发生医疗事故的,当事人可以进行索赔,若院方不肯赔偿的,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活动中,举证责任的分担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
1,983 2022.04.17 -
01:08
办税人员承担什么责任
办税人员只要不是主观故意犯错,是没有责任的。办税员必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在税务机关备案,一个会计从业证、身份证只能办一家一般纳税人单位。而税务经办人则没有条件限制,任何人只要经办税务事项都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出口企业中
8,43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