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交养老保险员工死了丧葬费有赔偿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个人缴纳养老保险去世之后有殡葬费 参加养老保险人员因故身亡还会发放丧葬费和一次性补贴。死者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尚有余额的,请到社保经办机构医疗保险待遇部门办理结算。 因各地政策不同(以威海市为例):退休人员死亡后,可享受丧葬补助费为每人1000元以及一次性救济费10个月全省上年度月平均工资。如果其妻子(或者丈夫)没有固定收入,符合列为供养遗属的条件,其供养直系亲属,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为460元。养老保险丧葬费受理范围和条件: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的参保人,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死亡的,其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退还给其法定继承人并支付其遗属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养老保险丧葬费提交资料:1、《养老失业保险死亡待遇申请表》;2、《参保人遗属申领待遇声明》;3、申请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一份;4、《殓葬证》、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因死亡注销户口证明、法院宣告死亡书原件和复印件等材料之一; 5、申请人与死者法定继承关系证明(结婚证、户口薄、公安机关出具的直系亲属关系证明、公证书材料之一),委托办理的需出具委托公证书;6、殡葬部门的丧葬费收据; 7、申请人银行存折原件和复印件。 养老保险丧葬费办理程序:申请人带齐所需资料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经审核,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即来即办。打印《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委托银行支付养老待遇凭证》将第三联给申请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社保死亡后有丧葬费。丧葬费是受害人死亡后,赔偿义务人需要赔偿给死亡人亲属用以料理安葬死亡人后事的费用。该项赔偿项目的赔偿标准法律采取了确定化的具体标准,统一以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为基数计算6个月,其总和便是丧葬费总额。
-
养老保险死了有没有丧葬费
交社保死亡后有丧葬费。丧葬费是受害人死亡后,赔偿义务人需要赔偿给死亡人亲属用以料理安葬死亡人后事的费用。该项赔偿项目的赔偿标准法律采取了确定化的具体标准,统一以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为基数计算6个月,其总和便是丧葬费总额。
2020.09.16 1,835 -
-
养老保险人去世了有赔偿吗?
交完社会养老保险人死后,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可以继承。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个人账户养老金具有强制储蓄性质,属于个人所有,个人死亡的(包括退休前和退休后),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可以继承。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抚恤金。丧
2020.03.14 950
-
交养老保险人去世了有丧葬费吗?
个人缴纳养老保险去世之后有殡葬费 参加养老保险人员因故身亡还会发放丧葬费和一次性补贴。死者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尚有余额的,请到社保经办机构医疗保险待遇部门办理结算。 因各地政策不同(以威海市为例):退休人
2022-03-21 15,340 -
养老保险人去世了是不是没有丧葬费
个人缴纳养老保险去世之后有殡葬费 参加养老保险人员因故身亡还会发放丧葬费和一次性补贴。死者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尚有余额的,请到社保经办机构医疗保险待遇部门办理结算。 因各地政策不同(以威海市为例):退休人
2022-04-01 15,340 -
职工去世养老保险应交多少丧葬费
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
2022-04-07 15,340 -
养老保险去世后,会给丧葬费吗?
个人缴纳养老保险去世之后有殡葬费 参加养老保险人员因故身亡还会发放丧葬费和一次性补贴。死者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尚有余额的,请到社保经办机构医疗保险待遇部门办理结算。 因各地政策不同(以威海市为例):退休人
2022-04-16 15,340
-
00:54
子女不交养老保险老人可以领养老金吗子女不交养老保险,老人一般不可以领养老金。老人过60岁,如果子女没交养老保险不可以领养老金。保险法实施以前,年满60岁的老人领取养老金的,子女应尽缴纳养老保险的义务。如果是城镇居民的话,子女交不交养老保险和60岁老人领不领养老金是没有关系的
20,447 2022.05.11 -
00:59
养老保险未领取,人死了怎么退养老保险未领取,人死了的退保流程如下: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职工,未到法定退休年龄死亡的,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部分的本息,可退给已故参保人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但单位所缴部分费用不退。可持已故参保人单位所开具的介绍信,到当地社会保
14,388 2022.05.11 -
00:56
老家养老保险怎么交老家养老保险的缴纳方式如下:首次参保须提供身份证原件、复印件二份、户口本原件、复印件二份等材料,然后前往户籍地村街进行办理。另外,农村养老保险缴费有12个档次,分别为每年500元、700元、900元、1100元、1300元、1500元、17
2,45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