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法律有哪些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三条 借贷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的,以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根据以上规定,如果你们之前对于合同的履行地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你可以向你朋友的户籍地法院起诉,也可以在你的户籍地或者经常居住地(连续居住满一年的地方,要提供居住证)法院起诉。借钱的短信记录好转账凭证要保存好,作为证据提供。 另外,债权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是2年,没有约定还款时间的,从你最后一次催要之日起计算,注意时效问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2、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的特别规定: (1)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是实践性合同; (2)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可以是有偿合同,也可以是无偿合同; (3)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为不要式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
-
民法典借款合同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中关于借款合同的规定,借款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如果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有约定的可以不采取书面形式,而且借款合同中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则视为没有利息。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
2021.03.25 680 -
借款合同的规定有哪些
借款合同的规定如下: 1、在借款合同中,双方必须充分协商,以文字形式规定借款的用途; 2、借款合同必须明确借款金额。贷款金额是银行根据借款人的申请批准的贷款指标; 3、借款合同中应当载明还款期限; 4、还款方式是指借款人以何种结算方式将贷款
2022.05.11 480 -
法律规定借款合同内容包括哪些
法律规定借款合同的内容包括:借款合同的标题;借款的用途;出借人及借款人的全名及身份证号码;借款的金额(金额采用阿拉伯数字与大写数字);出借的方式;借期与利率等。
2021.01.16 100
-
借款合同纠纷,借款合同法律有哪些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
2022-04-26 15,340 -
借款合同纠纷法律规定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
2022-03-27 15,340 -
借款合同内容有哪些法律规定
1、借款种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借款合同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根据借款的期限,可以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长期贷款;根据出借方资金来源和经营方式,可以分为自营贷款和委托贷款。由于各种贷款当事人的权
2022-12-02 15,340 -
借款合同法律规定了哪些内容有哪些
1、借款种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借款合同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根据借款的期限,可以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长期贷款;根据出借方资金来源和经营方式,可以分为自营贷款和委托贷款。由于各种贷款当事人的权
2022-11-08 15,340
-
01:38
合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合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关于合同违约金的最新法律规定,就是我国在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但是在民法典正式生效之前,合同法仍然有效,因此我国合同法也是合同违约金的有效法律依据之一。根据合同法以及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违约金就是指,合同双方
1,714 2022.04.17 -
01:09
借款合同变更条件有哪些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这里说的变更行为既包括变更合同内容,也包括变更合同主体。也就是说,合同变更的条件是双方当事人均同意变更。但是,如果双方当事人对于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视为未变更。另外,对于借款
1,047 2022.04.17 -
01:20
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有哪些规定
我国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主要是合同法第52条到第59条。其中,合同法第52条以及第53条主要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情形。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包括了以下情形:1、一方实施欺诈、胁迫的行为,从而订立合同,同时损害了国家利
6,84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