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规定休假的个数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带薪年休假,是指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就可以享受一定时间的带薪年假。中国劳动法对带薪年休假作了原则性规定,但没有规定带薪年休假的休假时间及具体操作办法,而是指定由国务院制定相应的具体办法。2007年12月7日中国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已经通过《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从此,职工带薪年休假就有了法律保障。带薪休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虽然仅仅是草案征求意见稿,但多数被采访者除了盼望带薪年休假尽快出台外,最关心的就是休假期间带薪休假的待遇了。一位网友说,自己工作的岗位基本工资很低,1个月的收入全靠奖金、销售收入来维持,如果按基本工资计算休假期间的薪金,他只有放弃年休假。按照征求意见稿条款的规定,带薪年休假的“薪”应该解释为与上班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也就是说,员工上班拿多少钱,享受哪些福利待遇,带薪年休假时也就应该享受那些工资福利待遇。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合同法休假相关规定有: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2.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劳动法的休假规定如下: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为5天;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带薪年休假的假期。
-
年休假天数有哪些规定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2020.08.25 121 -
劳动法产假的规定有哪些
产假的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
2020.06.14 141 -
劳动法的年假有哪些规定
关于年假有以下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国家规定的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职工与单位因年休假发生的争议,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
2020.04.16 98
-
劳动法休假规定有哪些
在用人单位工作满一年的,可以享受年休假。工作期限连续计算,包括实习期、试用期。《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
2022-04-22 15,340 -
劳动法休息休假规定有哪些
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第三十九条,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
2022-06-01 15,340 -
劳动法规定产假的天数有哪些
法定的已小产假是十五天至四十二天的产假; 根据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
2022-07-22 15,340 -
劳动法对休假有哪些规定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2、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
2022-05-17 15,340
-
01:24
劳动法病假工资规定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在法定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用人单位需按有关规定支付员工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所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进行支付,但不可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病假工资计算一般有两种,
1,552 2021.04.25 -
01:14
劳动法规定哪些员工不能辞退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用人单位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
2,554 2022.04.17 -
01:14
信用卡诈骗罪数额规定有哪些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可以知道,信用卡诈骗罪的数额规定包括下面几点: 第一,如果犯罪嫌疑人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依法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恶意透支,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
1,77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