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产假工资时还要跟生育津贴不一样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用人单位给劳动者缴纳了生育保险,劳动者产假期间领取了生育保险支付的产假津贴的,用人单位不需要再支付劳动者产假工资,因为生育津贴就是产假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给劳动者缴纳生育保险导致劳动者无法享受生育津贴的,用人单位应该支付劳动者产假工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晚婚晚育的,具体延长多少天,需要查看所在城市的规定。第八条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不能同时领取。针对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我国的生育津贴原称产假工资,但为了与国际通用术语衔接,1994年改称生育津贴。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发生育津贴;而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仍按本人生育前的基本工资为基数计发“产假工资”形成了“双轨”制。女职工生育享受生育生活津贴和医疗补贴等生育保险待遇的,用人单位无须再支付生育期间的产假工资。
-
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一样吗
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是不一样的。如果单位没有为职工缴纳生育保险费的,由单位按照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来支付给职工产假工资;如果单位为职工参保的,则由生育保险基金按照单位上年度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来支付给职工生育津贴。
2020.04.16 183 -
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一样吗?
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不一样。产假工资是职工休假期间,由用人单位正常发放工资;生育津贴是职工在工作期间所缴纳的生育保险符合享受津贴标准后,由社保机构提供生活费用。女职工休假期间生育津贴高于平均工资时,用人单位即可不支付产假工资;如低于,则要进行
2020.09.08 220
-
产假生育津贴跟工资吗
生育津贴和产假薪水同时领取,用人单位能够追讨产假薪水。根据《女工人劳动保护特别限定》第八条限定,女工人产假期间,停发薪水,改发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工人月平均薪水的准则由生
2022-08-12 15,340 -
产假生育津贴能不能与工资一起领取?
生育津贴和产假薪水同时领取,用人单位能够追讨产假薪水。根据《女工人劳动保护特别限定》第八条限定,女工人产假期间,停发薪水,改发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工人月平均薪水的准则由生
2022-07-22 15,340 -
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可以同时领取吗
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是一回事,生育女工产假期间领取的生育津贴相当于产假期间工资的性质。这就意味着,生育女工在领取生育津贴期限内,其所在单位不再支付产假期间工资.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我能不能同时享受李秀婷读
2022-08-19 15,340 -
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可以同时领取吗?
产假工资,严格地说是计划时代的称谓,那时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女职工生育期间享受产假,待遇也由所在单位支付,统称为产假工资。 生育津贴,是用人单位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后,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重要
2023-06-11 15,340
-
01:21
二胎可以领取生育津贴吗
二胎可以领取生育津贴。但是需要满足领取生育津贴的条件。二胎有生育津贴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参加生育保险累计满一年的职工,在生育时仍在参保的。不过还是需要结合相关的地方规定,才能进行确定。除此之外,在申请分娩生育津贴时需要提供下列材料: 1、参保
9,046 2022.05.11 -
00:53
个人怎么领取生育津贴
个人领取生育津贴 流程如下: 1、需要产后3个月内,把材料交女方单位人力资源部; 2、需要填写《所在市申领生育津贴人员信息登记表》并由单位盖章; 3、需要个人执此表到爱人单位盖章并双方本人签字,返还女方单位; 4、女方单位每月5日到25日报
6,903 2022.04.17 -
01:07
生育险没交满一年能领生育津贴吗
生育险没交满一年,一般能领生育津贴。凡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生育保险连续缴费不满6个月的,不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连续缴纳生育保险满6个月,累计缴纳不满1年的,参保职工的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一次性营养补助费、产前检查医疗费和妊娠并发症、生育并发症
12,63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