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非因工死亡企业需承担的部分主要包括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工人与职员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时,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付给丧葬补助费,其数额为该企业全部工人与职员平均工资两个月;另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按其供养直系亲属人数,付给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其数额为死者本人工资六个月到十二个月。详细办法在实施细则中规定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工人职员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时、退职养老后死亡时或非因工残废完全丧失劳动力退职后死亡时,根据劳动保险条例第十四条乙款的规定,除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付给本企业的平均工资2个月作为丧葬补助费外,并按下列规定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一次付给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其供养直系亲属1人者,为死者本人工资6个月;2人者,为死者本人工资9个月;3人或3人以上者,为死者本人工资12个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非因工死亡企业需承担员工的抚恤金和丧葬补助金。具体情形如下: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的,发给丧葬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一次性的救济金,或者供养直系亲属生活补助费以及一次性抚恤金;丧葬补助费的标准是3个月工资,供应直系亲属一次性救济金标准为6个月工资、一次性抚恤金标准在职职工的6个月工资,离退休人员3个月的工资。
职工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
非因工死亡的企业需承担哪些部分
企业需要承担员工的抚恤金和丧葬补助金。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2020.06.21 242 -
非因工死亡企业必须承担的部分
职工非因工死亡的,如用人单位及时缴纳了保险金,职工的遗属则可以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如用人单位没有及时缴纳保险金的,由用人单位承担。
2020.01.13 206 -
非因工死亡企业一般需要承担的有
劳动者非因工死亡的,如果用人单位及时缴纳了社会保险,遗属可以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及时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承担。
2020.03.13 142
-
依据法律规定职工非因工死亡企业应承担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工人与职员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时,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付给丧葬补助费,其数额为该企业全部工人与职员平均工资两个月;另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按其供养直系亲属人数,付给供养直系亲
2022-03-31 15,340 -
企业职工非因工死亡时
具体与用工单位协调,如果协商不好,以下方案可供参考一、职工因病死亡待遇(一)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时、退休养老后死亡时或非因工伤残完全丧失劳动力退职后死亡时,发给丧葬补助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丧葬
2022-02-22 15,340 -
企业职工非因工死亡的待遇
具体与用工单位协调,如果协商不好,以下方案可供参考 二、职工因病死亡待遇 (一)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时、退休养老后死亡时或非因工伤残完全丧失劳动力退职后死亡时,发给丧葬补助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
2022-01-18 15,340 -
企业职工非因工死亡待遇
一、企业职工非因工死亡,发给丧葬费2000元;死者死亡时有直系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子女)的,其一次性救济金计发月数从7个月调整为15个月。一次性救济金计发基数为死者生前最后一个月工资或养老金(纳入基
2022-01-20 15,340
-
01:16
工人违章要承担工伤部分责任
工人违章要承担工伤部分责任。具体如下:首先要看企业是否为员工参保,如果没有参保的话,所有工伤待遇支付将全由企业承担。如果参保的话: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待遇、伤残津贴以及员工与公司之间解除劳动关系之后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将由企业承担。相关法
2,684 2022.05.11 -
01:05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主要包括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工程范围,建设工期,中间交工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一项整体的建设工程,往往由许多的中间工程组成,中间工程的完工时间,影响着后续工程的开工,制约着整个工程的顺利完成,在施工合同中需对中间工程的开工和竣工
1,489 2022.04.15 -
00:59
担保人死亡继承人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担保人死亡继承人需要承担责任。继承人应当在在所继承遗产的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
2,92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