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工资是工伤医疗费还是护理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工伤涉及到的工资有好几种,并不是你说按什么算就按什么算的。停工留薪期工资,按本人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前12个月的工伤保险缴费工资计算;护理费:可以按本单位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计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按统筹地区上年度在职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工伤保险待遇包括:1.医药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如果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2.停工留薪期工资:停工留薪期内(治疗期间、康复期间)工资按原待遇发放(停工留薪期长短需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3.护理费:工伤职工生活不能自理的,用人单位应当安排护理或支付护理费;4.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交通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如果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各省规定的标准略有不同。5.伤残津贴:劳动能力致残等级1-6级,可以按月享受伤残津贴;6.工伤一次性赔偿:(前提是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有伤残等级的)(1)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例如:九级工伤为9个月本人工资。(2)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还可以再享受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的金额各省规定不同,赔偿额度也不同,可咨询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工伤医疗费赔偿标准
工伤医疗费赔偿标准:第一,医疗费由用人单位全额支付;第二,工伤治疗、康复期间,按原待遇支付工资;第三,停产休假带薪期间的护理由单位负责;第四,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按受伤职工所在地标准发放;第五,劳动能力认定为1级至10级伤残的,还可以享受伤残
2022.04.15 2,573 -
工伤赔偿护理费,误工费,营养费
1.护理费标准: (1)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2)评定伤残后需要护理的,完全生活不能自理,按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
2020.09.25 543 -
工伤误工费护理费的赔偿标准
如果是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疗请假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
2020.03.21 183
-
工伤是赔偿还是医疗费
你好工伤简单的说就是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因为工作原因受到伤害,单位给予的一种补偿,性质上说属于一种福利/.但工伤和一般的伤害是有区别的.在工作中如果发生严重伤害的,达到伤残十级以上的,则可以申请认定工伤
2022-01-28 15,340 -
工伤赔偿是按照工资还是护理费
工伤涉及到的工资有好几种,并不是你说按什么算就按什么算的。停工留薪期工资,按本人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前12个月的工伤保险缴费工资计算;护理费:可以按本单位上年度职工平均工
2022-04-07 15,340 -
工伤赔偿是基本工资还是全额医疗费
如果有证据证明是工资收入,可依法要求按照实际工资计算。治疗康复结束后进行人身伤残鉴定伤残等级后,可依法委托律师起诉对方承担赔偿责任,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残
2022-03-23 15,340 -
工伤赔偿是生活费还是医疗费
不是生活费! 工伤待遇原则规定: 1、医疗康复待遇(含医疗待遇[医疗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留薪期内待遇和康复待遇。其中: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
2022-02-06 15,340
-
01:14
工伤的医疗费怎么办
工伤后的医疗费用一般是用人单位先垫付,然后由用人单位去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成功后,用人单位可以拿着医院的费用单据、用药清单等票据去社保报销中心去报销,在工伤医保目录范围之内的医疗费用都可以报销,工伤一般都是100%报销的
1,993 2022.04.17 -
00:53
工伤的误工费怎么赔偿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误工费赔偿即原工资福利待遇,由单位按受伤前的月工资标准支付,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后,最长期间不超过24个月。对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单位应当按照其实际减少的损失计算误工费
2,061 2022.04.17 -
01:05
工伤护理费由谁承担
工伤护理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
4,22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