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孩子抚育费怎么给?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子女抚育费可以采取以下的给付方式:一是定期给付和一次性给付。可依父母的职业情况而定,原则上应定期给付,这主要是指有固定收入或虽无固定收入,但每月都有相当收入的父或母,应按月给付;从事农业生产或收入较高的父母,可按季或年给付;特殊情况下,也可一次性给付,如当事人有充分的经济能力,有条件一次性给付的;对于涉外、涉华侨、涉港澳台同胞的离婚案件,对子女的抚育费一般都做一次性给付的处理,以免日后发生执行困难。二是以物折抵。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没有经济收入的一方或下落不明的一方。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确定的子女抚育费所要给付的数额,用归属与无经济收入一方或下落不明一方的财物,以相当的数额,折抵抚育费,交付抚养子女的一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后子女抚育费按如下方式给付:如果父母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抚育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
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
离婚后不给孩子抚育费怎么办?
离婚后不给孩子抚育费的行为不是遗弃。遗弃,是指家庭成员中负有赡养、扶养、抚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赡养、扶养和抚养的另一方,不履行其应尽的义务的违法行为。法律规定,如果当事人对于年幼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法院会因其构成遗弃罪
2021.02.21 85 -
离婚后子女抚育费怎么给付
离婚后子女抚育费应按如下方式给付:若该子女的有固定收入的,孩子抚养费一般按照固定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按月给付;没有固定收入的按照全年的总收入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适当的情况比例可以提高。
2021.02.01 69 -
离婚后如何给付孩子的抚育费?
离婚后给付孩子抚育费的具体办法:没有直接抚养的一方有固定收入的,孩子抚养费一般按照固定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按月给付;没有固定收入的按照全年的总收入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情况特殊的比例可以提高。
2021.04.14 97
-
离婚后孩子的抚育费怎么给
离婚后,子女的抚养费应定期支付,一般按月、按季或按年支付;也可以一次性支付,计算子女抚养至18周岁所需的抚养费总数,一次性支付。
2021-11-07 15,340 -
离婚后孩子的抚育费怎么给付
离婚后孩子的抚育费按照双方的约定给付。若双方无法达成约定的,由人民法院判决(一般为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如果父母没有稳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为其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2022-06-07 15,340 -
离婚后孩子抚育费不给该怎么办
夫妻双方离婚后,一方如果拒绝支付抚育费,可以采取的救济措施有:1、先和对方进行协商,在对方具备足够经济能力的情况下,可要求其一次性付清抚育费;2、如果双方是协议离婚,一方有经济能力但是拒绝支付抚育费的
2023-01-30 15,340 -
离婚离婚孩子抚育费不给怎么办
抚育费是父母或其他对未成年人负有抚养义务的人,为未成年人承担的生活、教育等费用。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不付抚育费的,夫妻双方可以就此问题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如果是法院已经判决支付抚
2023-01-31 15,340
-
01:07
离婚孩子抚养费怎么给
夫妻离婚后,关于子女抚养费的计算,我国法律作出以下几点规定: 1、夫妻双方离婚后,一方当事人应当承担子女的抚养义务,不抚养子女的一方,应承担子女的抚养费用; 2、承担子女的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用等等; 3、有固定的收入的一方,子
991 2021.04.25 -
01:29
离婚后孩子判给女方抚养费怎么给
离婚后孩子判给女方抚养费的给付如下: 1、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 2、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
646 2022.09.24 -
00:49
离婚后不给孩子抚养费该怎么办
离婚后不给孩子抚养费,可以向法院起诉。向法院起诉,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当父母之中有任意一方不履行法律所规定的抚养义务时,未成年人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不履行抚养义务的父母一方承担; 2、抚养费纠纷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被
534 202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