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纠纷诉讼仲裁之间可以一起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解决欠款纠纷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如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诉讼只是其中方式之一,在此想重点提示一下对“诉讼”的正确认识:对债权人来说,如果协商调解无法索要欠款,就会想到起诉,但对于此类纠纷,不要单纯的认为,诉讼就必须要走繁琐的立案、开庭、判决等程序。 其实,还有一种简单的方式即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此方式是收回欠款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只要符合: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债权人即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同时,法律还规定:债务人在收到人民法院发出的支付令后十五日内没有清偿债务,或没有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故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如操作得当就可以以最短的时间收到追讨债务的最佳效果。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债权债务纠纷可以仲裁。债权债务纠纷属于平等主体的合同纠纷,同时不属于不适用仲裁的纠纷类型。因此只要符合当事人双方均自愿达成仲裁协议、仲裁委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独立仲裁的条件,债权债务纠纷当事人即可请求仲裁。
仲裁后可以提起诉讼,但是需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如果仲裁裁决作出后,人民法院对其依法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此时当事人可以就该纠纷到法院提起诉讼。对于作出的仲裁裁决已经生效并且不存在可撤销的情形,此时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对此不会受理。
-
工程款债务纠纷可以仲裁吗?
工程款债务纠纷可以仲裁。 1、工程合同约定仲裁条款的工程款纠纷可以仲裁。 2、当事人需要撰写仲裁协议,明确仲裁请求,向所在地的仲裁委提交仲裁申请、仲裁委确认受理后选定仲裁员组成仲裁庭开庭审理。 3、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
2020.09.26 140 -
个人之间的合同纠纷可以仲裁吗
个人之间的合同纠纷是有仲裁协议的,就可以申请仲裁。双方当事人因个人之间的合同发生纠纷,然后想要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是必须要有仲裁协议的,双方当事人没有仲裁协议的,不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发生纠纷了,只能寻求其他的救济途径,比如向人民
2022.04.13 1,981 -
公司之间债务纠纷诉讼时效
公司之间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公司之间的债务纠纷,也属于民事纠纷的一种,而且一般不属于特别的情形,因此应当适用我国民法典有关诉讼时效的制度以及规定。具体来说,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88条的规定,公司如果与其他主体出现了债务
2022.04.13 634
-
夫妻之间有债务纠纷,可以起诉离婚吗
离婚时债务纠纷可以离婚,根据最新发表的《最高法院人民法院关于夫妻债务纠纷事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说明》规定,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最新标准和举证责任。也就是说,如果夫妻之间有共同负债的意思,首先根据共同的意思进
2021-10-22 15,340 -
合同纠纷仲裁期间可以起诉吗
我国实行一裁终局的仲裁制度,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定后,合同当事人就同一事由向法院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 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2023-11-10 15,340 -
合同纠纷诉讼可以仲裁吗
建筑工地的合同约定诉讼的可以仲裁吗的规定,一时性债权是指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某一时间到来或特定事由发生时而成立的且数额固定化的债权。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具体数额,也明确了违约金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如甲
2022-08-19 15,340 -
劳动纠纷起诉必须在仲裁之后才可以起诉吗
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劳动法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
2023-04-05 15,340
-
01:28
离婚纠纷可以仲裁吗
离婚纠纷,当然不能仲裁。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婚姻、抚养、继承等涉及人身关系的纠纷,是不纳入仲裁程序范围的。夫妻之间发生离婚争议,应当选择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婚姻关系是否继续存续的问题。离婚诉讼是指,一方当事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因为
2,393 2022.04.15 -
01:08
合同纠纷可以仲裁吗
合同纠纷,当然可以通过仲裁的方式来解决。我国《仲裁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因此,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合同争议。换句话说,当事人不仅可以通过提起诉讼的方
905 2022.06.22 -
01:00
民间债务纠纷起诉流程
民间债务纠纷提起诉讼,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的程序需要完成:包括提交诉状申请立案,在提交的起诉状中要载明原被告双方相关身份信息、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理由等;法院发出受理通知,表明法院受理此债务纠纷案件;法院组织双方交换证据、被告递交答辩状,提交
2,00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