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借条的注意事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写借条的注意事项1、借条的书写人一定要由借款人书写,而不是由贷款人书写。这样可以防止借款人以贷款人擅自书写内容为由,拒绝承认借条的有效性。2、借条尽量简洁明了,不要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比如:a借b一万元。这样的语言无法明确是谁向谁借钱,应当用“借给”而不是“借”,没有明确方向性。3、不要书写借条的原因关系。比如:因为什么原因向你借钱,这个与借条本身无关,如果加入就可能产生附带条件的借贷民事行为,导致借款人引用该条件进行抗辩。4、尽量附带借款人和贷款人的身份证号码。体现在借条中,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确认借条当事人的过程。因为,有时候某些人的日常用名与其身份证上的名字是不同的,如果借款人是用化名或小名和你交往和书写借条的,那么,该借条的签名就存在重大瑕疵。5、最重要的是借款人的签名一定要亲眼所见。如果借款人利用他人之手来签署名字,就会导致借条失去证明力,因此,不要接受已经书写好的借条或事后书写的借条,必须要求借款人当面书写借条。6、借条本身必须是一张完整的纸,不能是撕过或裁剪过的纸张。曾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是:一个借款人分几次偿还借款,每次偿还就书写在借条的下部,最后,贷款人把下部撕去,否认借款人前面几笔还款的事实,将借款人告上法庭,要求其全额偿还。借款人借条有撕去部分作为抗辩,最后被法官结合其他证件采纳借款人,判决贷款人败诉。因此,借条的完整性也非常重要,防止借款人以借条不具有完整性作为抗辩,因为法院并不了解撕去的部分是否有其他意思表示,而民事诉讼中,本着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如果你作为原告主张撕去的是空白无用的废纸,是需要自己举证,如果举证不能就要承担败诉的结果。7、诉讼时效的问题,3年的诉讼时效是从还款日开始起算,如果从还款日起3年内,你未向借款人主张债权就丧失胜诉权。虽然从法理上,你只要向借款人要求还款就中断诉讼时效,但是,你要证明自己某日确实向借款人主张过债权是非常困难的(这种情况下由贷款人证明),在实践中基本没有可操作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借条书写需要注意事项
借条应该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以及还款方式,这样写的借条才合法有效。另外,借条申请书、借条凭证、协议书及修改借条有关的书面材料都是借条的组成部分。借条还必须由借款人书写,且借条应该保持完整,不能有所损坏。借条所具有的合法
2022.04.12 527 -
写借条的注意事项
写借条时的注意事项:借款人的签名与其身份是否一致;借条的条款是否完备、合理;是否遵守了公序良俗;借款中约定的利率是否清楚明确;以及该利率是否属于高利贷的范畴等。
2021.01.19 102
-
书写借条的注意事项
1、在借款给他人时,应要求对方出具规范、无涂改的借条,并附上联系方式和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2、明确区分借条和欠条。 3、借条尽量简洁明了,不要用模棱两可的语言。 4、借款人要谨慎书写借条。 5、借条本
2022-05-19 15,340 -
借条书写的注意事项
借条书写的注意事项主要如下:1、由借款人手写借条全文并签字,不要打印;2、借条内容表述准确,不要产生歧义;3、要求写清借款时间、借款用途(用途应合法不得是用于赌博等违法用途)、利息约定、还款期限;4、
2022-02-04 15,340 -
借条书写注意事项
1、在借款给他人时,应要求对方出具规范、无涂改的借条,并附上联系方式和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2、明确区分借条和欠条。 3、借条尽量简洁明了,不要用模棱两可的语言。 4、借款人要谨慎书写借条。 5、借条本
2022-07-12 15,340 -
最新借条书写的注意事项
最新借条书写的注意事项主要如下: 1、由借款人手写借条全文并签字,不要打印 2、借条内容表述准确,不要产生歧义 3、要求写清借款时间、借款用途(用途应合法不得是用于赌博等违法用途)、利息约定、还款期限
2022-05-04 15,340
-
01:10
写起诉书有哪些注意事项
起诉书也就是起诉状,在民事案件中,标题一般是“民事起诉状”。起诉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并按顺序写成:1、原告的身份信息。原告是个人的,应当写明原告方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原告方如果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
3,608 2022.04.15 -
01:13
购房合同的注意事项
作为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房屋产权是否符合出售条件。2、卖方是否有权出售房屋。3、房屋价格与同地段同类型房屋是否相符。4、合同中约定的付款期限是否合理。5、合同中约定的过户、交付时间是否合理。6、违约责任的约定对买卖双
1,782 2022.04.15 -
01:19
审合同注意事项
审合同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这五个方面: 一、注意合同的目的性。只有了解合同目的,才可以弄清楚合同各方的真实意思、确定合同的性质及合同的准确名称、“规划”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及违约后果、确保合同的有效性。 二、注意合同的有效性。 合同有效性事实
2,71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