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一般存放机构一般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档案一般存放机构有:一、人才:户口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局或人社局(师范毕业生的档案实在户口所在地教育局存档);二、报到证签约单位:毕业时报到证的报到单位(签约单位或者签约单位委托存档的人才);三、毕业学校(颁发毕业生最高学历的毕业大学);四、企事业单位:具有人事权的事业单位,股份制企业和国有企业人事部门或者企事业单位委托的人才中心存档。特别被兼并、破产、转制的国有企业(或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存档由事业单位,股份制企业和国有企业人事部门或者企事业单位委托的人才中心存档。备注:大量国企员工离开国企后,其人事档案被转入市或区县人才中心、区县就促中心或行业人才服务机构管理,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暂时没有找到工作,其档案则由市教委学生事务中心管理。大量劳务派遣人员、人事代理人员的人事档案也由上述档案管理机构管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档案一般可以存放在三个地方: 一、就业单位。可以问一下工作的单位是否可以接受的档案,如果可以就把自己的档案和户口转到接收单位即可。 二、户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管理。人才交流中心接收毕业生个人档案需要持有学校和教育部门发放的报到证到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报到并存放个人档案。 三、存放在学校替毕业生保管。但是学校保管的档案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是毕业后的两年以内,也就是说学校为保管两年的档案,如果还是没有找到接收的个人档案的地点就要被打回原籍了。
当士兵退伍后,档案一般会存放在这几个地方: 1、政府没给安排工作的,民政局优抚办最后会把入伍档案移交到所在的乡镇,街道民政所或者乡武装部保存; 2、如果退伍后政府安置了工作,这里不包括自己找的工作,档案会转交到接收的工作单位存放。 3、有的地方会移交到当地档案局保管存放,少数地方也有可能在县武装部。
-
合肥档案存放机构有哪些?
按国家政策规定,组织、人事部门所属的各级人才交流机构才有资格保存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后的人事档案,各种私营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中外合资、独资企业都无权管理员工的人事档案,一般由委托的各级人才交流机构托管。毕业生也可以以个人名义委托人才交流机构托
2020.09.07 854 -
社保档案一般都在哪里存放啊
第一,就业单位。可以问一下你工作的单位是否可以接受你的档案,如果可以就把自己的档案和户口转到接收单位即可。 第二,户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管理。人才交流中心接收毕业生个人档案需要持有学校和教育部门发放的报到证到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报到并存放个
2020.10.14 2,514
-
档案一般存放机构有哪些?
档案一般存放机构有:一、人才:户口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局或人社局(师范毕业生的档案实在户口所在地教育局存档);二、报到证签约单位:毕业时报到证的报到单位(签约单位或者签约单位委托存档的人才)
2022-04-07 15,340 -
档案一般存放机构有哪些
档案一般存放机构有:一、人才:户口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局或人社局(师范毕业生的档案实在户口所在地教育局存档);二、报到证签约单位:毕业时报到证的报到单位(签约单位或者签约单位委托存档的人才)
2022-01-27 15,340 -
档案一般存放机构是哪里
档案一般存放机构有:一、人才:户口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局或人社局(师范毕业生的档案实在户口所在地教育局存档);二、报到证签约单位:毕业时报到证的报到单位(签约单位或者签约单位委托存档的人才)
2022-02-11 15,340 -
建议找到档案档案一般存放机构有哪些
建议找到档案档案一般存放机构有:一、人才:户口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局或人社局(师范毕业生的档案实在户口所在地教育局存档);二、报到证签约单位:毕业时报到证的报到单位(签约单位或者签约单位委托
2022-03-12 15,340
-
01:11
离婚诉讼证据一般有哪些
离婚诉讼证据包括离婚协议、孩子出生证明、财产权属证明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离婚纠纷起诉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法院在正式立案前会组织夫妻双方进行调解,如果双方对离婚无异议且对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达成一
412 2022.04.17 -
01:05
一般驾校节假日放假吗
一般驾校节假日放假。按照驾校的正常学习时间安排,节假日是放假的。但是也不排除有些教练会主动或者是根据学员的要求,进行加练指导的。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1、元旦; 2、春节; 3、国际劳动节; 4、国庆节; 5、法律
6,766 2022.05.11 -
00:57
诈骗案一般判多久
诈骗的量刑首先看是单位还是个人实施,其次看诈骗的数额,量刑最低为三年以下,最高是无期徒刑。如果有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诈骗救灾、抢险、防汛、扶贫、医疗款物等;假冒国家机关或者公益性
1,20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