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工伤认定中要求员工盖章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职工遭受工伤事故伤害,所在单位不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个人可以申请工伤认定。职工工人申请工伤认定,所在单位是否盖章,不是必经程序。《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工伤认定要去公司盖公章,公司不给盖章可以凭借劳动合同和相关能证明事实劳动合同关系的资料直接向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
工伤认定公司不给盖章怎么办?
第一步、直接去当地劳动局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事实劳动关系,需要提供劳动仲裁申请书、单位名称及注册情况、职工在单位工作的证明(工资条、出入证、考勤表、工服、证人证言等等),劳动仲裁不收取费用。第二步、去劳动局工伤认定部门认定工伤,单位盖不盖章
2020.05.15 1,027 -
工伤认定公司不签字,不盖公章咋办
第一步、直接去当地劳动局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事实劳动关系,需要提供劳动仲裁申请书、单位名称及注册情况、职工在单位工作的证明(工资条、出入证、考勤表、工服、证人证言等等),劳动仲裁不收取费用。 第二步、去劳动局工伤认定部门认定工伤,单位盖不盖
2020.04.19 198 -
做工伤认定公司不签字盖章怎么办
第一步、直接去当地劳动局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事实劳动关系,需要提供劳动仲裁申请书、单位名称及注册情况、职工在单位工作的证明(工资条、出入证、考勤表、工服、证人证言等等),劳动仲裁不收取费用。 第二步、去劳动局工伤认定部门认定工伤,单位盖不盖
2020.05.07 415
-
工伤认定还需要公司盖章吗
一、需要准备: 1、按要求填写的《工伤认定申请表》; 2、受伤害(死亡)职工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3、医疗机构出具的职工受伤害时初诊诊断证明书,或者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职业病诊断证明
2022-08-29 15,340 -
工伤鉴定公司要盖章吗
伤情稳定后,工伤职工可以自行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定的鉴定机构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不需要公司盖章。申请时需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等。《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职
2022-03-11 15,340 -
申请工伤认定但是公司不给盖章怎么办,个人申请工伤认定要盖章吗?
职工遭受工伤事故伤害,所在单位不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个人可以申请工伤认定。职工工人申请工伤认定,所在单位是否盖章,不是必经程序。《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
2022-02-12 15,340 -
公司要有员工盖手印,员工签字必须盖公章吗?
普通员工的签名不能代表公司。只有法定代表人才能代表公司。 根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义从事的行为,司行为,应当由公司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2021-11-22 15,340
-
01:03
公司员工工伤怎么处理
公司员工工伤这样处理:1、及时将员工送至当地医院接受治疗,并由部门主管提出报告,记录工伤发生情况;2、由单位向参保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书面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依规定申请医疗补助。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2,241 2022.04.17 -
01:06
员工上班途中受伤算工伤吗
员工在上班途中受伤不一定属于工伤。员工在上班途中受到了伤害,要结合不同的情况来认定是否属于工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关于工伤认定的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员工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此时
4,634 2022.04.17 -
01:17
在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是怎样的
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有以下四点: 1、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2、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3、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
21,718 202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