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后公积金可以取出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辞职后公积金是不可以取出的!你的公积金帐户暂时会被封存起来,劳动者重新就业可以用原来的帐户继续缴纳的,如果一直没有就业,公积金处于停交状态,不可以用来贷款的。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帐户中的储存余额: (1)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具有所有权的自住住房时。 (2)在离休、退休或到达离休、退休年龄时。 (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且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时。 (4)户口迁出本市或者出境定居时。 (5)非沪籍职工调离上海时。 (6)职工偿还购房贷款本息时,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储存余额抵冲。其中(2)、(3)、(4)、(5)情形,职工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应以销户形式全额提取,所提取的金额为职工私人所有。另外,职工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时,职工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可以提取死亡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帐户中的储存余额,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帐户同时作销户处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者辞职后如果符合法定的情形的,公积金可以取出来。如果劳动者有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等情形的,就可以凭解除劳动关系合同、有些地区还需一并携带失业证、身份证去办理提取手续。
辞职后公积金可以取出来。离职人员提取住房公积金的方法:1、缴存人持提取资料和单位核实盖章的《申请书》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办理提取住房公积金手续;2、审批人对《申请书》以及缴存人提供的有关提取资料进行审核;3、符合提取规定的,审批人在《申请书》填写提取金额、签名并盖提取审批章;4、缴存人到提取承办银行办理提款手续。
-
辞职后用公积金可以取出来吗?
辞职后,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提取公积金:自住住房的购买,提供购房合同、协议或其他证明,还要提供建设用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批准文件或其他证明文件。对自行房屋进行改造、检修的,应当提供规划管理部门和其他主管部门出具的批准文件或其他证明文件。退休
2020.02.19 171 -
辞职以后公积金可以全部取出吗
辞职后职工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公积金可以取出来: 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2、离休、退休的; 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4、出境定居的; 5、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6、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2022.06.17 167 -
辞职公积金可以取出来吗
辞职公积金可以取出来。职工离职后,可凭解除劳动关系合同、有些地区还需一并携带失业证、身份证办理提取。部分地区对辞职的提取有时间限制:有2年内不得提取,有2年为再就业才能提取等要求。
2020.04.25 185
-
辞职后公积金可以取出来吗
一、辞职是否可以取公积金? 一般是办理完离职手续后就可以取了。 但如果你是在月初或月中离职,上个月的公积金可能还没有转入个人账户,建议要等到每月20号以后去办理会比较好一些。具体申请需要的资料可参照当
2023-05-26 15,340 -
辞职后公积金可以取出来吗
可以,住房公积金提取不影响公积金贷款的申请,但可贷额度与职工公积金账户余额有关。职工符合公积金贷款条件的,可申请贷款。住房公积金是专款专用的住房基金,主要用于购房支出,并不是辞职后就可以提取。目前,农
2022-02-11 15,340 -
辞职后可以取公积金吗
1、辞职了公积金是可以取出来的。 2、法律依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第24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2)离休、退
2022-11-20 15,340 -
辞职公积金可以取出来吗
如果你是正常辞职的话,那么在转移社保的前提下,可以全部取出来,但是如果你是自行离职的话,就不行,只能提取自己缴纳部分如果是辞职,你只需要到当地社保局转移社保,然后去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就可以了,一般
2022-05-30 15,340
-
01:34
辞职后如何提取公积金
辞职后住房公积金的提取手续: 1、缴存人持提取资料和单位核实盖章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个人提取住房公积金申请书》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办理提取住房公积金手续; 2、审批人对《申请书》以及缴存人提供的有关提取资料进行审核,经确认与原件无误后
40,460 2022.06.30 -
01:15
公积金能全部取出来吗
公积金能全部取出来。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公积金后,符合相关条件的是可以将账户内的住房公积金提取出来的。一般情况下,住房公积金是不允许全部提出来的,只有在离职、调任、退休等特殊情况才可以全额提取出来。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
5,158 2023.02.18 -
01:01
名下有房可以提取公积金吗
名下有房是否可以把公积金取出来,要看是否满足提取公积金的条件。住房公积金的领取要满足这些条件: 1、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 2、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且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时; 3、非本市籍职工调离本市时; 4、职工偿还房贷时
8,35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