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给朋友借钱可以法院起诉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起诉要符合相关条件,与有无借条无关; 1、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分割或者发生争议,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予以保护的诉讼行为。 2、起诉的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简单地讲,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权利或人身权或其他权益直接遭到他人的侵害或者直接与之发生了权利、义务归属的争执。 (2)有明确的被告。 所谓明确的被告,是指原告起诉必须明确指出被告是谁,也就是要明确谁侵害了他的民事权益,或者谁与他发生民事权益的争议。只有被告明确,诉讼方能成立。但是需明确的一点是,法律要求有明确的被告,重点在“有”字,而不论被告是否“正当”,也就是说即使当事人告错了人,选错了被告,并不妨碍诉讼的成立。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朋友微信借钱1000只要符合起诉条件就是可以起诉的。法定起诉条件分别有:存在明确的被告;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借钱属于民事纠纷。
可以起诉。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朋友微信借钱1000可以起诉吗
可以起诉法院,由法院判决偿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零八条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
2021.02.14 703 -
用微信给朋友借钱不还可以起诉吗
微信借钱给朋友不还的可以起诉,起诉的当事人要准备好起诉状以及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还要注意原告要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事实和理由等。
2020.03.27 246 -
朋友微信借钱1000可不可以起诉
朋友微信借钱1000只要符合起诉条件就是可以起诉的。 法定起诉条件分别有: 1、存在明确的被告; 2、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
2022.06.08 1,112
-
朋友微信借钱1000可以起诉吗
1、朋友微信借钱1000只要符合起诉条件就是可以起诉的。 2、法定起诉条件分别有: (1)存在明确的被告; (2)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2022-06-26 15,340 -
朋友借钱给朋友,没有借条,手机和钱借给他的朋友,可以起诉吗
可以搜集证据到法院起诉追讨,录音、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都可以作为证据,借款纠纷可以在原告经常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法院起诉。审判简易程序三个月,诉讼时效一般两年,具体诉讼流程: 1、撰写民事起诉状,收集
2022-02-02 15,340 -
微信借款朋友8000元,朋友不归还可以起诉吗
可以起诉他,诉讼费50元。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
2022-10-16 15,340 -
微信借钱给朋友,有借条有效吗,有无借条是否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呢
起诉要符合相关条件,与有无借条无关; 1、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分割或者发生争议,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予以保护的诉讼行为。 2、起诉的条件
2022-04-07 15,340
-
00:53
朋友微信借钱不还怎么起诉,去哪里起诉朋友微信借钱不还起诉的方式如下: 1、写好起诉状。借钱不还,属于民事官司,起诉状的开头写民事起诉状,民事起诉状一般包括:原被告信息,载明原被告的姓名,性别,民族,电话,身份证号,住址等; 2、准备好证据材料。通过转账的可以有转账记录、微信聊
5,351 2022.04.17 -
01:02
朋友微信欠钱不还怎么起诉朋友微信欠钱不还怎么起诉方法如下:准备诉讼材料,起诉时,可以提前写好起诉状、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涉及贷款的相关书面及其他证据,去法院立案庭提起诉讼,等待人民法院安排开庭审理并进行判决。诉讼最关键的在于要有事实清楚的证据,需要提供相关证据证
5,122 2022.05.11 -
00:58
朋友借钱不给怎么办朋友借钱不还的,可以先与其私下协商,若其对还款时间、还款方式等有异议的,可再次协商约定。若双方协商不成的,债权人可以起诉到人民法院。法院会依法进行调解,对于调解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判决。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起诉方
1,41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