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拖欠工资员工应该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工资,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接受行政处罚: 1、接受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罚。 劳动部门可以责令其限期支付工资,如果逾期不支付,即会责令公司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员工加付赔偿金。 2、接受人社部门的处罚。 3、接受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处罚。 对拖欠、未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以及逾期拒不支付的建筑施工单位,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依法停止其投标资格、清出建筑市场等,并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二)接受刑事处罚: 公司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员工工资,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员工工资,数额较大,经有关机关监督后仍不肯支付工资的,即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构成该罪的,具体要接受以下处罚: 1、将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造成严重后果的,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工伤企业应承担哪些责任
工伤事故企业应该承担工伤保险赔偿责任。具体而言即先行垫付医疗费、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伤期间的工资、交通食宿费,如果是伤残则是医疗费、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伤期间的工资、交通食宿费、辅助器具费、一次性伤残
2021.11.24 145 -
企业拖欠员工工资要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
用人单位依法要承担民事责任: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赔偿。用人单位无故拖欠职工工资,劳动者可以举报到劳动行政部门,将要承担行政责任。
2020.08.28 103
-
企业拖欠员工工资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企业拖欠员工工资要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根据《劳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 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1)克
2022-12-05 15,340 -
企业拖欠工资法人应承担哪些责任?
法人具有独立的人格,独立承担责任,你只以你的出资为限承担责任,比如你投资了十万开公司,现在公司欠账20万就要进行破产,你最多就是把你投资的10万块钱亏完了就可以了,至于剩下的债务就完全跟你没有关系了。
2022-07-31 15,340 -
企业破产拖欠员工工资承担哪些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
2022-08-16 15,340 -
企业拖欠员工工资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拖欠员工工资需要承担的责任是清偿和支付赔偿金。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
2023-03-06 15,340
-
01:15
企业拖欠工资不给应该怎么处理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不给,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 1、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劳动者向用人单位反映,并进行协商解决 2、劳动者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公司没有按时支付员工工资的,员工可以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公司支
2,875 2022.04.15 -
01:30
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具体如下: 1、企业追求价值和利润的最大化,但有不可忽略的社会责任; 2、有些责任是社会以制度和法律的形式赋予的,如社会保障费用; 3、有些是企业价值追求所决定的,如有的企业提出报效社会; 4、有的企业为了社会和用户的
10,387 2022.05.11 -
01:04
企业工资拖欠多久员工可以起诉
我国法律对于企业拖欠员工工资多久才能起诉,并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换句话说,只要企业没有在约定时间内支付劳动报酬时,员工便可以起诉。需要注意的是,员工除了起诉来维护自身权益外,还可以先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如果调解不成的,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
1,92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