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者有权扣押肇事车辆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无论肇事者是什么责任,法院都不会主动扣押肇事车辆。受害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对肇事车辆或者肇事者的其他财产进行保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申请财产保全,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申请保全人与被保全人的身份、送达地址、联系方式;(二)请求事项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三)请求保全数额或者争议标的;(四)明确的被保全财产信息或者具体的被保全财产线索;(五)为财产保全提供担保的财产信息或资信证明,或者不需要提供担保的理由;(六)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通事故发生后,如果需要扣留事故车辆,只能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法律规定程序进行,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扣留交通事故车辆、车辆牌证和当事人的相关证件,也不得擅自扣留交通事故车辆的驾驶员和货物。对非法扣留交通事故车辆、牌证、货物的,公安机关应该劝告其返还。经劝告仍不返还或拒绝、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公务的,可以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后家属无权扣押肇事车辆。交通事故发生后,如果需要扣留事故车辆,只能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法律规定程序进行,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扣留交通事故车辆、车辆牌证和当事人的相关证件,也不得擅自扣留交通事故车辆的驾驶员和货物。对非法扣留交通事故车辆、牌证、货物的,公安机关应该劝告其返还。
-
交通肇事后家属是否有权扣押肇事车辆
交通肇事后家属无权扣押肇事车辆。任何其他单位和个人无权扣留交通事故车辆、车辆牌照及当事人的有关证件,也不得擅自扣留交通事故车辆的司机和货物。即使事故车辆有其他违法行为,如许可证,也不能作为扣留车辆的理由。非法扣留交通事故车辆、许可证、货物的
2022.03.26 192 -
-
-
车辆事故后肇事的受害人有权扣押肇事车辆吗
交通事故发生后,如果需要扣留事故车辆,只能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法律规定程序进行,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扣留交通事故车辆、车辆牌证和当事人的相关证件,也不得擅自扣留交通事故车辆的驾驶员和货物。对
2022-08-28 15,340 -
交通肇事后家属有权扣押肇事车辆吗
伤者扣押肇事方的车辆是违法行为,可以报110处理,造成车辆损坏的,要赔偿损失。伤者家属没有权利扣押车辆,只要交警有权扣押。交警扣押车辆也是为了鉴定才扣押的,鉴定后,下达了事故责任任达华就应该放车的,除
2022-07-22 15,340 -
事故科的人在交警队有权扣押肇事车辆吗
事故科可以依法扣押肇事车辆。1、交通警察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车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据;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可以
2022-04-15 15,340 -
肇事科是否能扣押车辆
事故科可以依法扣押肇事车辆。1、交通警察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车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据;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可以
2022-04-26 15,340
-
01:10
车辆肇事对方全责怎么赔偿车辆肇事对方全责,所有的损失和责任都由对方承担。通常交通事故的,首先是由双方自己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就可以去法院起诉。从程序上来讲,原告起诉的时候,建议直接将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列为被告。在赔偿项目上,根据受到的伤害的程度不同,赔偿项目也
1,343 2022.05.11 -
01:02
车祸肇事者不赔偿该如何办车祸肇事者责任的认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1、车祸事故发生后,肇事者不赔偿的情况,受害方可以向交警部门请求帮助,交警部门予以调解,并要求肇事者承担赔偿责任。调解时应当注意:在双方都同意的基础进行调解;双方协调完成签订调解协议后,肇事方不遵照执
1,239 2022.04.17 -
01:03
交通肇事者弃车逃逸怎么判刑交通肇事者弃车逃逸判刑需要视情况而定: 1、肇事弃车逃逸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
1,262 202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