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有什么规定集资诈骗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1、数额较大:个人数额十万以上,单位数额五十万元以上;2、数额巨大:个人数额二十万以上,单位数额五十万元以上;3、数额特别巨大:个人数额一百万元以上,单位数额二百五十万以上。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集资诈骗罪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诈骗罪,因此它既有一般诈骗罪所具有的共性,也具有一般诈骗罪所不具有的特殊性。两者区别主要在于: 1、犯罪的对象不同。集资诈骗罪的对象是不特定多数人,用以集资获利的资金,包括金钱与财物;但诈骗罪的对象是针对某一特定的人或单位去实施诈骗行为并获取财物。 2、客观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诈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直接使被骗人交付财物的行为,被骗人交付财物既可以是为了投资营利,亦可以是购买某物。对于诈骗罪而言,集资诈骗罪属于特别法条,因此,对以诈骗方法骗取集资的,应当以集资诈骗罪论处。
-
集资诈骗罪的最高刑是什么
集资诈骗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根据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
2020.08.01 114 -
什么是集资诈骗罪的最高刑?
集资诈骗罪的法定最高刑是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0.03.03 111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集资诈骗罪的认定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集资诈骗罪的认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 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
2023-05-09 15,340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集资诈骗罪的认定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集资诈骗罪的认定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2023-01-30 15,340 -
最高人民法院诈骗罪规定是什么
这里是一些最高人民法院诈骗罪的一部分内容。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
2022-06-13 15,340 -
最高人民法院对集资诈骗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
2022-07-31 15,340
-
01:19
集资诈骗罪有哪些法律规定
集资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我国有关的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的方式进行非法集资,从而扰乱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对公私财产所有权进行侵犯,并且是数额较大的行为。犯罪的主体不仅是具有刑事责任的自然人还可以是单位。在现代的社会中
1,672 2022.04.17 -
01:12
集资诈骗罪怎么定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是集资诈骗罪的本质特征。认定集资诈骗罪,应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对骗取数额较小资金且情节较轻的行为,不宜认定为犯罪。此外,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关键要件。对非法
1,164 2022.04.15 -
00:56
非法集资和集资诈骗有什么区别
非法集资和集资诈骗的区别:行为的目的不同;行为方式不尽相同;侵犯的客体不同。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人必须是具有非法占有所募集的资金的目的;而非法集资行为人主观上则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是通过非法吸收、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而用于营利活动,以牟取暴利。
1,873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