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辞职能直接走人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搜索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辞职一般情况下是不可以直接走人的,需要提前3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用人单位提出辞职,并做好工作交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如果辞职是建立在劳动者自愿主动基础上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务关系的情况,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这种情况需要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向用人单位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已协商一致后,并完成相关的工作交接,处于不耽误用人单位的工作进程,方可解除劳动关系。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这当中要求劳动者提前30日申请辞职,是出于用人单位可在接受到劳动者辞职报告后,寻找下一任劳动者来接替有关工作,并完成与前任劳动者的相互交接,以书面形式作出辞职报告,是规范劳动者辞职行为,属于劳动合同要求的一种。
-
没签劳动合同直接辞职走人
没有签劳动合同想辞职可以,但是需要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虽然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属于违法,可以保留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向公司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但劳动者仍然需要提前30天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才能离职,同时劳动者在试用期
2020.12.09 394 -
辞职没人交接工作能直接走吗
辞职没人交接工作不能直接走。试用期离职需要提前三天通知,并办理好交接的手续,不管单位是否找到人接替自己的工作,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用人单位应该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的工资。辞职即辞去职务,是
2021.12.11 2,105
-
劳动合同到期了,辞职能直接走人吗
劳动合同到期可以立即走人,但是应当做好相应的工作交接。
2022-05-16 15,340 -
劳动法辞职可以直接走吗
可以直接走人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内需要提前三天辞职,超过试用期的提前三十天递交书面辞职信。职工如果不提前递交辞职信就离职,企业可以认定其是擅自离职,只能按旷工处理,扣除旷工工资。但是劳动者不需支付赔偿金
2023-02-13 15,340 -
用人单位不批准辞职, 劳动者直接走人, 违法吗?
劳动者辞职,是不分时间的,劳动者是可以随时辞职的。一、个人提出离职分三种情况: 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
2022-03-01 15,340 -
辞职没人交接工作能直接走吗
辞职没人交接工作不能直接走。试用期离职需要提前三天通知,并办理好交接的手续,不管单位是否找到人接替自己的工作,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用人单位应该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
2021-12-17 15,340
-
01:20
签了劳务合同想辞职可以直接走吗?
签了劳务合同想辞职,可以直接走。劳务合同不同于劳动合同,劳务合同的劳动者与用工者之间,形成的不是劳动关系,也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调整,而是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劳务合同相对于劳动合同,较为自由,不仅体现在用工上,在辞职上
12,675 2022.04.17 -
01:12
签了劳动合同直接走人会怎么样
签了劳动合同就意味着,劳动合同要发生法律效力。这时候,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当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没有通知用人单位直接走人,劳动者造成单位损失,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和赔偿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2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为劳动
3,180 2022.04.17 -
01:09
欠钱能不能直接起诉担保人
欠钱能否直接起诉担保人,要看担保人承担的担保责任类型。如果担保人承担的是一般保证责任的,债权人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起诉担保人;如果担保人承担的是连带保证责任的,则债权人可以直接起诉担保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担保人承担
1,25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