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吓别人犯罪吗怎么构成犯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等行为,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这些,都是治安案件的处理方式。 那么恐吓他人,怎么就能构成刑事犯罪?我国刑法并没有恐吓罪这个罪名,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法院将以寻衅滋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被告人可能会被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被告人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还可能被追究侮辱罪的刑事责任。 一旦发现侵权事件,受害人要第一时间采取自己能够达到的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保存。如果侵权行为已经涉及刑事犯罪,还应当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调取证据,对案件进行侦查处理。 1、要求对方停止侵害,基本方式就是及时删除侵权信息。如果是被公开发表,可以通知网站进行删除。如果某种侵权的信息被他人所采纳储存,受害人也有权要求任何储存该信息的人彻底删除。 2、消除影响。可以要求侵权人发布公告消除影响。 3、赔礼道歉。可以要求侵权人在一定范围内赔礼道歉。这种赔礼道歉,一旦发布就会对侵权行为起到有效的遏制,甚至比赔偿精神损害更能起到抚慰受害人的作用。 4、赔偿损失。包括实际损失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电话恐吓威胁不算犯罪,但行为人如果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构成寻衅滋事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纠集他人多次实施这一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二款规定,有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
威胁恐吓别人会构成恐吓罪吗
会的,但是要满足法定情形并且造成一定的后果。情节较轻的情形一般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如: 1、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等。 如果恐吓他人情节特别严重的,涉嫌构成衅滋事罪,可能被判
2020.04.21 94 -
恐吓是否构成犯罪
恐吓不一定构成犯罪,恐吓威胁行为情节轻重会受到不同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寻衅滋事罪。 一、情节轻的没有达到刑事处罚的情况: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
2022.12.29 8,376 -
恐吓人民警察构成犯罪吗
恐吓人民警察情节严重的话会构成寻衅滋事罪。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犯本罪的一般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如果是犯罪的情节严重的话,犯罪分子会被判处五至十年之间的有期徒刑,还要处罚金。
2020.11.03 1,062
-
恐吓他人构成犯罪吗
谓的恐吓威胁罪,我国现行法律没有规定此罪。只是存在恐吓威胁行为,这个行为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主席令第三十八号)》第四十二条规定进行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
2022-04-06 15,340 -
恐吓犯罪构成什么罪
我国刑法没有恐吓罪,但刑法将恐吓罪列入刑事处罚范畴,相应的罪名是寻衅滋事罪。我国刑法规定,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构成寻衅滋事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1-10-31 15,340 -
口头恐吓罪构成犯罪吗
要看情节程度。如果生活中遇到被威胁恐吓的行为是可以进行报警的,公安部门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进行立案处理,情节较轻的会进行拘留或罚款,更严重者涉及刑事罪名则会受到相应的刑法处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
2021-12-25 15,340 -
口头恐吓构成犯罪吗
【法律意见】 单纯的恐吓属于违法,处拘留或者罚款。
2022-08-08 15,340
-
01:16
恐吓罪怎么判刑
恐吓罪也有轻重之分,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情节较轻的,包含下列行为的:1、写恐吓信或者以类似的方法威胁他人安全的;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真相诽谤他人的;3、对证人进行威胁、侮辱、打击报复的;4、多次发送侮辱、恐吓信息并且干扰他人正常生
2,787 2022.04.17 -
01:05
打人能构成犯罪吗
打人是否构成犯罪,应当根据侵害人打人手段、目的、受害人的受伤情况等来判定,一般而言,打人致使人轻微受伤,不构成犯罪,侵害人仅需承担行政拘留和罚款的责任,但造成受害人轻伤以上的,则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
1,447 2022.04.17 -
00:55
替人顶罪构成什么犯罪
替人顶罪构成包庇罪。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为帮助其逃避刑事追究,故意顶替犯罪的人欺骗司法机关的,构成包庇罪。这里的“明知”,应当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结合行为人的认知能力,接触被窝藏、包庇的犯罪人的情况,以及行为人和犯罪人的供述等
3,61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