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人逃逸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因此,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成立,而这包括三方面(1)必须以交通肇事行为的发生为前提。(2)行为人必须在行为发生后积极实施逃逸。(3)行为人逃逸有一定的主观动机。2、必须符合《解释》第5条第1款对“因逃逸致人死亡”做出的明确解释。即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这个规定是明确的,不能将其与其他情形混作一谈。比如有这样的案例,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形,这显然不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3、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受害人的死亡必须是因为肇事者的逃逸行为造成的。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但被害人的死亡却是因为介入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如被害人由他人送往医院抢救途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死等,就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再者,必须是行为人逃逸行为在前,而伤者因行为人逃逸而死亡的结果发生在后,两者之间存在这个顺序关系。如果交通事故发生时伤者当场死亡,则不能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适用《刑法》第133条规定的第二种量刑幅度予以处罚。我相信大家在阅读了上述的文章之后都应该知道在我国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怎样认定的了吧,希望的编辑能够使您在认识这个问题的时候有更深刻的理解,如果您对于这方面还有其他的疑问,欢迎您详情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们。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构成肇事逃逸的条件如下:主观方面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客观方面是行为人符合交通肇事的法定情形,并且在肇事后逃离现场的行为;犯罪的主体为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被侵犯的客体为交通运输安全。
-
构成肇事逃逸的条件有哪些
构成肇事逃逸的条件如下: 1、行为人的交通事故必须达到重伤、死亡或重大损失公私财产的程度; 2、行为人在逃跑时必须知道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肇事逃逸即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
2022.04.14 281 -
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客观上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主观上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且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2020.03.05 176
-
肇事逃逸人逃逸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因此,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成立,而这包括三方面(1)必须以交通肇事行为的发生为前提。(2)行
2022-03-25 15,340 -
肇事逃逸人逃逸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因此,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成立,而这包括三方面(1)必须以交通肇事行为的发生为前提。(2)行
2022-03-25 15,340 -
肇事逃逸人逃逸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因此,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成立,而这包括三方面(1)必须以交通肇事行为的发生为前提。(2)行
2022-03-25 15,340 -
肇事逃逸人逃逸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因此,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成立,而这包括三方面(1)必须以交通肇事行为的发生为前提。(2)行
2022-03-25 15,340
-
01:14
肇事逃逸处罚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肇事逃逸的相关规定,针对发生交通事故之后肇事司机逃逸的,如果尚没有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一般可以对肇事司机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且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吊销肇事司机的机动车驾驶证
3,166 2021.04.25 -
01:28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交通肇事逃逸的,应当以交通肇事罪论处。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有: 1、行为人由于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依法应当判处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2、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有死亡2人以上或5人重伤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
1,387 2022.04.17 -
01:35
肇事逃逸怎么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分成构成犯罪和未构成犯罪两种情况,两种情况的处罚完全不同: 1、违章肇事的交通肇事者,事故如果只导致被害人轻微伤,或只造成动物、牲畜死亡,也没有造成大额的公私财产损失。此时,肇事者虽然逃逸,但如果并未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则并不构成
20,95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