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占他人土地罪怎么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强占他人承包土地属于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要看具体事实与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强占他人承包土地,导致承包土地上青苗被毁,或者其他情形导致承包土地无法生产的,涉嫌破坏生产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节选) 第五十一条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 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十三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霸占他人土地属于非法侵占他人财产罪。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霸占他人土地是侵占罪,非法侵占财物有数额标准,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霸占他人土地是什么罪?
霸占他人土地的,一般会构成侵占罪。非法侵占财物有数额标准,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0.10.17 247 -
霸占他人土地是什么罪?
霸占他人土地属于非法侵占他人财产罪。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
2020.08.31 127 -
霸占他人土地具体有哪些罪
霸占他人土地属于非法侵占他人财产罪。 1、非法侵占他人财产罪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侵占他人财产属于侵占罪,是自诉案件,不是公诉案,也就是说不告不理,因此
2020.07.14 638
-
什么叫霸占他人土地?
可以并处罚款,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霸占他人土地是违反土地管理法律,非法占用土地的,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法规的
2022-07-07 15,340 -
强行霸占他人土地是什么罪
强占他人承包土地属于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要看具体事实与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强占他人承
2022-04-15 15,340 -
强行霸占他人土地怎么判
强占他人承包土地属于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要看具体事实与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强占他人承
2022-04-03 15,340 -
强行霸占他人土地怎么处理
强占他人承包土地属于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要看具体事实与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强占他人承
2022-04-29 15,340
-
00:59
霸占他人财产什么罪
行为人霸占他人财产的,有可能构成侵占罪。侵占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从而构成犯罪的行为。侵占罪是侵犯他人合法财产所有权的犯罪,侵占罪要求行为人有非法占有、拒不退
1,041 2022.05.13 -
01:28
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的认定标准
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指的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非法狩猎罪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下面四点: 第一,在客体上,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土
1,189 2022.04.17 -
00:48
农村集体土地被个人占用怎么办
农村集体土地被个人占用,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以及起诉的方法解决。个人承包的土地归个人使用,他人没有权利无补偿的使用个人承包土地。发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那么可以申请调解或者仲裁。双方当事人之间可以自行和解,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人
4,49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