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签劳动合同怎么解除劳动合同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首先,明确你与单位发生争议的诉求是什么:没签订合同,可以主张未签订合同双倍工资差额,未缴纳社会保险,农业的可以要补偿,城镇户口可以要求补缴。另可以以单位不缴纳社保理由解除,要补偿金。如果是单位单方面辞退你,你需要搜集单位辞退你的证据。未休年假,单位需要给付你未休年假工资。 二、其次,搜集你在单位上班证据: 1、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 2、工资卡、工资存折、单位盖章确认的工资条或记录、单位盖章的职工花名册; 3、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4、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胸卡”、“通讯录”、“名片”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5、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6、用人单位盖章的考勤记录; 7、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8、记载有劳动者名字的盖章的用人单位文件(用人单位下发的盖章的各种通知、工作任务单、任命通知书、介绍信、签到表等书面资料中含有劳动者本人的名字)或盖章的用人单位文件(管理制度等)。 9、用人单位与其它单位签订的有本人签名的购销合同或其它类型合同或与用人单位有业务联系的单位出具的有关劳动者曾代表用人单位洽谈些业务方面的证明。 10、工作中在第三方留存的有单位盖章和本人签名的资料 11、录像、录音、照片(在本人与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协商谈判具体事宜时录像、录音。另外,劳动者在工作时可用相机或手机拍摄上下班情况、工作方面的录像也可作为证明提供劳动的证据,进而推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12、如果劳动者根据自身情况仍不能提供上述证据,可以通过向劳动监察投诉或举报帮你搜集有利的证据。到劳动仲裁阶段,劳动者可向劳动仲裁申请到劳动监察部门调取即可。 三、有了以上证据后你可以与单位协商解决该事件,当然你也可以去人保局的仲裁科去申请确认劳动关系、双倍工资差额、补偿金等诉求,你需要带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欠薪和劳动关系等证据、仲裁申请书3份; 四、如果你不会写申请书等,也可以及时跟我们联系,律师可以代写文书、代为出庭。付律师团队,专办疑难劳动争议案例。另外仲裁程序属于司法程序的前置程序,是必经阶段,建议仲裁过程中打好基础,否则一旦涉及司法阶段,不好把控官司。一般经历仲裁立案--开庭陈述举证--裁决,建议谨慎处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是违法的,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这是法定的义务,如果不签订劳动合同对单位来说是违法的行为而且付出的代价更大。
-
没签劳动合同怎么解除劳动关系
没签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关系的方式是虽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在该单位工作,与用人单位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应当提前30天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解除劳动关系,办好有关的交接手续。
2020.03.14 222
-
没签劳动合同怎么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不同意解除劳动合同的,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提出即可,如果单位未缴纳社保,没有签订合同,可以随时辞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
2023-02-13 15,340 -
没有签劳动合同怎么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2022-03-23 15,340 -
签了劳动合同没有解除劳动合同怎么办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没有到期,如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没有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不会给劳动者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劳动者应当依法办理离职手续,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
2022-04-08 15,340 -
没签合同怎么解除劳动合同
当事人可以写辞职信来解除劳动合同(可以采用邮寄的方式): 1、在与用人单位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前提下,如果当事人在试用期内的,提前3天写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2、否则应提前30日递交辞职报告
2022-03-09 15,340
-
01:03
解除劳动合同怎么写
解除劳动合同书写法如下,双方同意于年月日解除劳动合同、工薪及福利同时截止。乙方保证本协议书签订之日起一周之内,按照甲方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办理完毕全部的交接手续。为弥补乙方因上述约定而有可能出现的损失,甲方同意支付乙方补偿金元人民币。企业与员
2,354 2022.04.17 -
01:02
公司没有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没有签劳动合同的话,劳动者有权直接向公司请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一定期限内企业仍不签订的,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请求支付双倍工资。劳动者在首次用工之日起,就有权请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是原则性的规定,并不受一月或一年期限的影响。劳动者首次
2,52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