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方起诉离婚男方不在家不出庭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到你户口所在地或者居住地法院立案庭立案,提交离婚起诉书。这两点都见下面具体的规定。 2、诉讼离婚一定是先调解再判决,所以不能缺席审判。不过法院会发传票给他的,你需要向法院提供他的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如果没有联系方式和地址,法院也不会受理你的案件。超过两年,没有任何音讯的(包括亲戚朋友都没有他的音讯),可以向法院申请他下落不明,再申请缺席判决。 3、法院的收费是50-300不等,财产分割涉及20万以上,还要加收。具体见下面规定。诉讼费用也是先调解再判决。一般是双方分摊或者由拿到财产特别多的一方,或者有重大过错方负责。 4、一审一般是6个月内审结,最长不超过15个月。对方上诉的话,一般三个月内审结,最长不超过6个月。 另外,如果有财产分割、小孩等问题的话,最好找律师。找律师的费用比较难确定,一般也是根据争议财产的多少来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男方起诉离婚女方不出庭,人民法院可以传票传唤,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法院依法送达传票后,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法官有可能会根据案件情况,进行审理并缺席判决,但是判决只会对双方婚姻状况进行处理,不会处理财产或是抚养权问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
男方起诉离婚女方不出庭怎么办
首先,离婚是指夫妻双方通过协议或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终止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按照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是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其次,离婚案件比较特殊,原则上要男女双方必须到
2021.02.22 286 -
女方起诉男方离婚不出庭怎么办
女方起诉离婚以后,男方不出庭的处理办法:若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决。但被告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不能表达意思的除外。
2020.10.05 159 -
男方起诉离婚女方不出庭怎么办
男方起诉离婚后,女方不出庭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如何处理。男方选择去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的,女方应当按时去人民法院参加庭审,女方有正当理由不出庭的,人民法院可以延期审理;无正当理由不出庭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女方进行缺席判决,人民法院审理结束后
2023.01.13 188
-
男方起诉离婚女方不出庭, 女方怎么办
男方起诉离婚,被告女方拒不到庭,法院可以作缺席宣判。否则就要求法院判决不准予离婚,六个月后再行起诉,不然等到六个月后,起诉离婚时法院判决不准予离婚,还需再等六个月。民诉法第130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
2021-05-24 15,340 -
女方起诉离婚男方不出庭女方怎么办
案件的起诉,是指婚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提出依法解除与对方婚姻关系的请求。起诉一方当事人就是原告,被诉的一方当事人就是被告,诉讼开始后,当事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有些当事人在诉前与对方谈及
2022-08-27 15,340 -
男方起诉离婚女方不出庭怎么办
法院进行缺席判决。 离婚诉讼,是指婚姻关系当事人一方向法院提出与另一方解除婚姻关系的诉讼。中国婚姻法第25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时,可由有关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
2021-01-26 15,340 -
女方起诉离婚,男方不出庭怎么办
缺席判决 离婚被告不去法庭的话,法院可以缺席判决。 缺席判决,是指开庭审理案件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之后所作出的判决。缺席判决是相对于出席判决而言的。开庭审理时,只有一方当
2021-04-16 15,340
-
01:10
女方起诉离婚男方不出庭怎么办
在被告不出庭的情况下,法院也可能会判决离婚。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由于离婚案件涉及人身关系,所以原则上当事人双方都必须出庭。但是,如果被告因下落不明,无法通知的要经公告送达;之后法院有权依法作出缺席判决;如果对方明知道要开庭,经
1,487 2022.04.17 -
02:05
女方起诉离婚男方不出庭怎么做
离婚案件中,女方起诉男方要求离婚,如果男方不出庭,法院在下达传票后,可以通过缺席的方式进行审理。 但是,在第一次起诉离婚时,如果一方缺席, 同时,女方又没有法定离婚的情况发生时,人民法院一般不会判决离婚。 因为离婚案件是解除夫妻婚姻关系的案
867 2022.04.15 -
00:55
起诉离婚开庭男方不出庭怎么办
起诉离婚开庭男方不出庭,法院可以缺席判决。缺席判决,是指开庭审理案件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之后所作出的判决。缺席判决是相对于出席判决而言的。 1、起诉离婚时,对方能不出庭,法院也可以缺席判决; 2、根据民事诉讼法
434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