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的入职时间未到可以提前通知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你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并约定服务期或者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你现在辞职,是无须承担违约金的。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约定离职时间但是双方已经完成了交接手续的,双方协商一致后可以提前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约定离职时间可以提前走。只要劳动者完成了离职前的交接工作,用人单位为其办理好离职手续的,劳动者在约定离职时间了的情况下也可以提前走;除此之外,只要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协商一致,劳动者也可以在约定离职时间前走。
-
离职时间未到一个月,可以提前走吗
离职时间还没到,能否提前走分两种情况: 1、工作没有交接完,肯定是不能提前走的。 2、如果工作已经交接完成,但是离职时间没到,和原公司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是可以提前走的。劳动者辞职,只需要提前一个月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即可。
2020.04.02 810 -
员工辞职多长时间可以办提前通知
员工辞职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三十日到期后,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员工是在试用期内的,则提前三日通知单位,三日后,劳动合同就解除。
2020.06.17 135 -
-
约定离职时间可以提前走吗
约定离职时间但是双方已经完成了交接手续的,双方协商一致后可以提前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
2022-07-06 15,340 -
合同到期未提前一个月通知, 公司可以提前一个月通知吗
因为合同到期属于双方均知道劳动合同截止时间的问题,法律并未规定续签应该由用人单位提前一个月通知是否续签问题,即在法律上,用人单位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是否续签的义务,因此如果劳动合同到期后未续签,用人单位
2022-03-21 15,340 -
辞职未到期可以提前离职吗
辞职未到期不让工作要求提前离职是合法的。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提出辞职申请,单位可以在提出辞职后的一到三十内批准离职。因此提前三十日辞职单位让提前离职是不算违法的。
2022-05-14 15,340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了入职时间, 但是没有提前通知, 需要违约金吗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你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并约定服务期或者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你现在辞职,是无须承担违约金的。《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
2022-03-04 15,340
-
01:03
未到期借款可以提前起诉吗未到期借款,一般不可以提前起诉,这是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借款人负有到期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的义务,如果借款人未按照约定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的,贷款人有权向法院起诉以实现自己的债权。因此,一般情况下如果借款没到期的,贷
2,875 2022.04.17 -
01:13
合同不续签提前通知吗合同不续签是否需要提前通知,应当根据双方合同的具体约定确定。双方明确约定,合同到期后如果不续签的,应当提前通知对方,否则合同期限自动延续。此时,合同到期不续签,就应当提前通知对方,否则合同延续。但如果双方没有类似约定,则合同到期不续签,不必
4,738 2022.04.17 -
01:17
法定解除合同提前多久通知法定解除合同不需要提前通知,当法定解除条件发生时,有解除权的一方通知另一方解除合同,另一方收到解除通知时,合同就正式解除。但是,如果法定解除条件发生后,有解除权的一方在法定期限或者约定的期限内,不行使解除权,则丧失解除权,应继续履行合同。如
3,23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