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公司和合同签好还是劳务公司签好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是和用人单位签劳动合同,还是和劳务派遣公司签合同,这个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一般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是有利的。 一、不要去和劳务派遣公司签。单位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使用劳动派遣是对用人单位极大的有利,而且劳动者极大的不利。 第一,是为了规避新劳动法中对于干满十年要签“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规定,很多用工单位,解除了员工的合同,然后要求这些员工与劳务派遣公司签约,最后在由劳务派遣公司将这些员工派遣到原用工单位工作。用工单位摇身一变成了和这些员工没有劳动关系的一方。 第二,是出于经济利益。增加正式员工就意味着正式员工的工资总额就要有更多人来分摊。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劳务派遣,因为使用劳务派遣员工不算企业的正式员工,而且人工费用在财务上可以列入“代办费”“工程费”等其他各种名目里,根本不会占用正式员工的工资总额。 第三,就是为了规避法律责任。因为用工单位如果使用了劳务派遣,那么其雇主身份是很模糊的,只要身份一模糊,责任就模糊。如果出现事故或者是纠纷,就可以和劳务派遣公司两边相互推诿。(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只要哪一出什么事就是“临时工”出来顶罪了吧,这真不是骗人的,而是劳务派遣的问题。) 第四,是利于管理。因为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员工没有劳动合关系,随时可以将派遣员工退回。派遣员工由于随时面临失业的压力,自然工作努力。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提供劳务为内容而签订的协议。适合劳动者的合同形式才是最好的。
-
劳务公司和劳务公司签合同合法吗
合法,作为用人单位,法律允许其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二者建立了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2021.02.09 1,020 -
劳务公司和劳务公司能签转包合同吗
劳务分包和劳务合同的区别如下: 1、劳务分包部分转由第三人完成,劳务分包并不能将其作业内容再次交由其他人完成。 2、劳务合同是项目经理部和企业内部劳务公司之间的合同,合同的主体是项目经理部和劳务公司部,部分转由第三人完成。
2020.07.18 261
-
跟公司签劳务合同好还是与劳务公司签好?
通常情况下,在劳务派遣的过程中,需要依法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通常劳动者是和用人单位签劳动合同,不要去和劳务派遣公司签。 如果用人单位不同意的,则其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使用劳动派遣是
2022-05-07 15,340 -
跟劳务公司签合同好还是与公司签好
通常情况下,在劳务派遣的过程中,需要依法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通常劳动者是和用人单位签劳动合同,不要去和劳务派遣公司签。 如果用人单位不同意的,则其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使用劳动派遣是
2022-03-29 15,340 -
跟劳务公司签合同好还是不签好
没有看到协议内容不好判断,但有一些通用的建议供你参考。 用人单位签订这样的合同是规避风险的,你跟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而是跟派遣单位存在劳动关系,这样的话如果产生纠纷,你需要到深圳申请劳动仲裁。 此
2022-01-08 15,340 -
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好还是和劳务公司签
是和用人单位签劳动合同,还是和劳务派遣公司签合同,这个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一般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是有利的。一、不要去和劳务派遣公司签。单位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使用劳动派遣是对用人单位极大的有
2022-03-24 15,340
-
00:34
与公司签合同盖什么章好
与公司签合同盖什么章好的规定如下:签订合同使用公章或者是合同章都可以的。一般情况,法人、其他组织的公章种类很多,有合同专用章、财务专用章、行政章及各部门的公章等。一般而言,合同专用章、行政章都能作为合同章,至于财务专用章、各部门的公章的效力
1,791 2022.05.11 -
01:07
劳务公司不给合同怎么办
公司不给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
1,638 2022.04.17 -
01:02
公司没有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没有签劳动合同的话,劳动者有权直接向公司请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一定期限内企业仍不签订的,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请求支付双倍工资。劳动者在首次用工之日起,就有权请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是原则性的规定,并不受一月或一年期限的影响。劳动者首次
2,59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