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不受法律保护小产权房受哪些法律保护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严格来说,小产权房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是人们对集体土地上商品房转让的房产的一种通俗说法。一、能不能购买小产权房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规定,不允许在集体土地上进行房地产开发,不允许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成员销售。小产权房的权益不受法律保护。因此,一旦发生小产权房的纠纷,购房者的自身权益就很难得到应有的保障。因此,我们不建议购买小产权房。同时也提醒各位购房者,在购买小产权房前要谨慎,不能盲目购买,否则有可能追悔不及,具体的弊端我们将在下文予以介绍。二、购买小产权房存在哪些弊端 1、小产权房产没有国家颁发的房产证。无论是村委会还是乡政府颁发的产权证都属于无效证件,在法律上不予承认。 2、小产权住房无法上市流通,也无法办理过户手续。由于小产权住房没有国家认可的房产证明,所以不具备进行房产转让、处分、收益和继承等权利。此外,由于小产权房产本身就不具备相应的产权,所以也不具备过户的权利。 3、小产权住房没有占地补偿。遇到政府或合法开发商征用小产权房产占地的情况时,小产权房主只能得到很少或无法得到相关的补偿。因为该小产权占有的土地属于当地村委会或乡政府所有,补偿款会直接划给当地村委会或乡政府。 4、小产权无法办理银行贷款。因为办理贷款买房需要以该房屋的产权证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没有国家出具合法产权证的房产银行的不会放款的。 5、户口无法迁入。由于购买小产权住房无法迁入户口,所以购房人及其子女无法获得当地的免费医疗和义务教育资源。 6、政策的不确定性。由于现阶段国家还没有对小产权房产做出明确的处理决定,使我们无法预知的风险明显加大。以上便是对能不能购买小产权房,以及购买小产权房存在哪些弊端等问题所作的相关介绍。由于法律不保护小产权房,一旦发生纠纷,很难保障购房者的权益。此外,小产权房也有很多弊端。总的来说,小产权几乎等同于无产权。因此,我们建议最好不要购买小产权房。即便要购买,也要慎重考虑可能会产生的后果。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小产权房受法律保护吗
小产权房不受法律保护。在法律层面,没有“小产权房”这一法律概念。目前,也并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小产权房进行保护。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根据
2021.01.02 233 -
-
小产权受法律保护吗
小产权不受法律保护,小产权房不合法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国家发放的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购房合同在国土房管局不会给予备案。小产权房不能向非本集体成员的第三人转让或出售,即购买后不能合法转让过户。其同时对房屋的保值和升值也有一定影响。
2021.04.11 139
-
小产权房产权受法律保护吗?
小产权房屋买卖不受法律保护,小产权房是在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其只能在本村集体成员流通交易,不能领取不动产权证,也无法进行登记,因此其交易买卖是不合法的,当然不受法律保护。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九条规定
2022-06-05 15,340 -
小产权房产受法律保护吗
小产权房屋买卖不受法律保护,小产权房是在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其只能在本村集体成员流通交易,不能领取不动产权证,也无法进行登记,因此其交易买卖是不合法的,当然不受法律保护。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九条规定
2022-07-02 15,340 -
小产权房受法律保护吗?
“小产权房”并不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它只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目前通常所谓的“小产权房”,也称“乡产权房”,是指由乡镇政府而不是国家颁发产权证的房产。虽然“小产权房”不影响居住功
2022-03-23 15,340 -
小产权房受法律保护吗?
属于合法建筑的小产权房受法律保护,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看。如果是原始小产权房的所有人,房屋产权和使用权都是受法律保护的。但是如果没有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了小产权房的转让,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2022-07-20 15,340
-
01:16
房产居间合同受法律保护吗合法订立的房产居间合同,受到法律的保护。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36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因此,房产居间合同合法成立之后,就可以发生相应的法律效力。房产居间合同,又被称为房产的中介服务合同。主要是指,房产居间人根据相关委托人的要求,
1,261 2022.04.15 -
00:47
定金多少受法律保护定金未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的,应当受法律的保护。法律明确规定,定金的数额应当双方当事人达成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具体情况约定定金的数额,并且约定的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
1,230 2022.05.11 -
01:09
高利贷受法律保护吗高利贷是指民间借款人所借贷利率一般由其和贷款人双方协商进行确定的,双方协商的借贷利率一般不可以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有关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超过上诉利率规定标准的,则应该界定为是高利借贷的行为。 关于贷款利息的利
72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