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车相撞责任一样怎样理赔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两车相撞责任各占一半的赔偿如下:交通事故,双方各一半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按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丁字路口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过调查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四)不认定交通事故责任。 公安机关并不是对每—个在道路交通中发生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事故都能够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经公安机关调查不能确定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时,则对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不认定其负交通事故责任。
-
两车相擦怎样鉴定责任
两车相擦由负责处理交通事故的交通管理部门鉴定责任。交通事故责任鉴定分为以下几种:1、全部责任。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违章行为的一方应当承担全部责任,其他方不负担事故的责任;2、平等责任。双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作
2021.12.13 761 -
在乡村路上两车相撞怎样划分责任
在乡村路上两车相撞划分责任具体如下: 1、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2、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3、
2021.12.13 2,784 -
两车相撞处理流程怎样啊
两车相撞后的处理应遵循以下流程: 1、立即停车,打开警示灯,并在车后150米放置三角警示标志; 2、拨打交警电话,然后再拨打保险公司的电话; 3、保护现场,等到交警来勘察并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 4、事故理赔,根据保险公司的勘察和责任书的判定
2020.01.21 221
-
两车相撞无责怎样理赔
事故报案:拨打保险公司电话报案或打报警,根据保险人的资料进行事故的后续处理; 事故查勘:由保险公司查勘员协助保险人对事故原因、性质、责任和损失情况等进行查勘; 损失确定:与保险人、修理厂或相关单位对事
2022-05-19 15,340 -
两车相撞无责怎样理赔?
事故报案:拨打保险公司电话报案或打报警,根据保险人的资料进行事故的后续处理; 事故查勘:由保险公司查勘员协助保险人对事故原因、性质、责任和损失情况等进行查勘; 损失确定:与保险人、修理厂或相关单位对事
2022-05-24 15,340 -
两车相撞责任一样损失一样吗
两车相撞责任一样损失不一样,双方互相赔偿方式如下: 1、交通事故赔偿先在交强险分项赔偿责任额度内全额赔偿对方损失,死亡伤残11万元、医疗费用1万元、财产损失2000元; 2、交强险赔偿完毕后的不足部分
2022-03-21 15,340 -
两车相撞责任一样损失不一样怎么办
两车相撞责任一样损失不一样,双方互相赔偿方式如下: 1、交通事故赔偿先在交强险分项赔偿责任额度内全额赔偿对方损失,死亡伤残11万元、医疗费用1万元、财产损失2000元; 2、交强险赔偿完毕后的不足部分
2022-03-13 15,340
-
01:08
两车相撞后的处理流程
两车相撞后,应该怎么办呢? 1、马上停下车辆,并且报警。打开警示灯后,在车后150米放警示标志。 2、保护好车祸现场。等待交警来现场进行勘察,因为完整的现场,会比较容易判断车祸是由哪方造成的。 3、事故的理赔。如果导致人员受伤,死亡的,要留
4,386 2022.05.11 -
01:00
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责任怎么划分?
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的责任划分,按照公安机关交管部门的责任认定书来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对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
4,161 2022.04.17 -
00:51
电动三轮车与轿车相撞的责任怎么划分
电动三轮车与轿车相撞的责任划分的方式如下: 1、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2、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
14,40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