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权离婚怎么分割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割方式 1、分割经营法。 2、折价补偿法。 3、代耕。 4、轮耕。 5、基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而产生的经济利益,和承包土地被依法占用、征用所获得的补偿费,应由夫妻双方按份额进行分割。具体如转包、出租的,则可确定在转包、出租期内,对其流转的收益按时按份分割享受。如果存在入股形式的,则也可以考虑分割股份。婚姻存续期间,如夫妻共同承包经营的土地被征用的,则该安置补助费、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助费,属夫妻共同共有,应由夫妻共同分配。对于非夫妻共同承包经营,而是以一方承包经营的土地被征用的,其安置补助费带有明显的人身附属性,应属承包一方所有,但对于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助费,虽为一方所承包,但应考虑夫妻共同生活期间对承包土地的共同投入,应酌情给予另一方予以补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没有其他情况的话,是对半分。夫妻双方所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相应的收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制的范畴。对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离婚分割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方式是:双方属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均要求继续承包经营的,可以将土地按份划出、各自经营,土地无法分割的,双方轮流耕种;仅一方要求继续承包经营的归属该方,但应对另一方进行经济补偿。
-
离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怎么分割
1、分割经营法。如果离婚后男女双方仍同属一个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各自有承包经营土地能力,并且双方均要求对夫妻原承包经营的土地继续承包经营的,在不影响生产、方便经营、管理的前提下,应考虑将夫妻共同承包经营的土地按份划出,由各自经营。 2、折价
2021.04.24 165 -
离婚土地承包经营权怎样分割
离婚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割方法: 1、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作为夫妻共同财产依法分割; 2、夫妻双方都是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都有承包主体的资格。解除婚姻关系时,承包土地经营权应当按照民法关于共有物分割原则进行分割; 3、如果
2022.02.19 222 -
家庭承包土地离婚怎么分割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割方式有以下几种: 1、分割经营法。如果离婚后男女双方仍同属一个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各自有承包经营土地能力,并且双方均要求对夫妻原承包经营的土地继续承包经营的,在不影响生产、方便经营、管理的前提下,应考虑将夫妻共同承包
2021.03.24 197
-
离婚土地承包经营权怎么分割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承包主体以家庭为单位,土地承包经营权对家庭内部成员来说,是他们的一项共同共有的财产权利。因此,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作为夫妻共同财产依法
2022-11-19 15,340 -
离婚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割
原告朱某与被告蔡某于1995年登记结婚,四年后,朱某的户口迁 入丈夫蔡某的户口所在地的蔡村。2001年间,蔡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 讼,一场离婚大战后,人民法院于2002年6月终审判决两人离婚,女儿
2021-01-14 15,340 -
离婚土地承包权如何分割
离婚时,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进行分割。法律明确规定,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并不是属于家庭成员个人。因此,夫妻一方或双方并没有取得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然不能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夫妻共同
2022-07-02 15,340 -
离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割怎么分?
婚后以一方名义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或领取经营权证的,应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夫妻双方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有承包主体资格的。解除婚姻关系时,应当按照民法关于共有物的分割原理,对承包土地经营权进行分割。
2022-07-01 15,340
-
01:19
土地承包权可以继承吗
土地承包权的继承视情况而定: 在承包期内,一个家庭里有一个或以上的家庭成员死亡,但家庭里还有人在的,这种情况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发生继承问题; 如果家庭成员已经都不在,全部死亡的,即土地承包经营权也不存在继承土地问题。 如果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2,971 2022.04.17 -
00:55
土地承包经营权自什么设立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自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并且合同生效时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对其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承包地被征
1,836 2022.05.11 -
01:00
拖欠土地承包费怎么解决
拖欠土地承包费,一般有以下的两种解决方法,具体如下: 1、协商处理。被拖欠土地承包费的一方,可以先跟承包商协商处理。针对支付承包费的具体时间、具体期限以及具体的支付金额,通过协商的方法,和平解决; 2、如果被拖欠土地承包费的一方跟承包商无法
4,69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