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犯罪新案件可否推行公诉?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检察机关将推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诉新方式:对未成年人犯罪,可起诉可不起诉的不予起诉,可判实刑可不判实刑的依法建议法院判处缓刑。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的案件实行分案处理的制度,并采取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出庭支持公诉方式。以后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将充分阐述未成年被告人构成犯罪以及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和法律依据。据河北省检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具有犯罪情节较轻、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主观恶性不深的初犯或者胁从犯、从犯,被害人要求和解或者被害方有明显过错,并且请求对被告人免予刑事处罚的这3种情形之一的,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悔罪态度较好,具备有效帮教条件、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未成年被告人,公诉人应当建议法院适用缓刑。公诉人在依法指控犯罪的同时,要剖析未成年被告人犯罪的原因、社会危害性,适时进行法制教育及人生观教育。同时,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处罚的未成年人,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未成年人行为不一定能构成犯罪,需要根据下列情形判断: 1、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行为能构成犯罪; 2、14周-16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了八种法定犯罪行为的能构成犯罪; 3、12-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严重暴力犯罪,情节恶劣,经最高检核准追诉的构成犯罪。
-
公诉案件是否可以上诉
首先,公诉案件即刑事案件。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如果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公诉案件的判决有不同意见,不能直接提出上诉。但是,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抗诉。 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5日以内,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答
2020.03.05 187 -
公诉案件是否可以撤诉
公诉案件不能随意撤诉。公诉案件,即刑事公诉案件,是指各级检察机关依照法律有关规定,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提起诉讼的案件。刑事诉讼中的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的案件,以及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
2022.04.16 601 -
发现新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累犯
是否构成累犯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主要看是否符合累犯的条件。构成一般累犯要具备以下这些条件: 1、主观条件: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 2、刑度条件:前罪所判刑罚和后罪所判刑罚都是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3、时间条件:后罪必须发生在前罪执行完
2020.10.22 155
-
法律规定,检察院将推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诉新方式
检察机关将推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诉新方式:对未成年人犯罪,可起诉可不起诉的不予起诉,可判实刑可不判实刑的依法建议法院判处缓刑。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的案件实行分案处理的制度,并采取适合未成年人特点
2022-04-29 15,340 -
检察院将推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诉的新方式是什么?
检察机关将推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诉新方式:对未成年人犯罪,可起诉可不起诉的不予起诉,可判实刑可不判实刑的依法建议法院判处缓刑。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的案件实行分案处理的制度,并采取适合未成年人特点
2022-04-28 15,340 -
检察院将推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诉方式如何执行?
检察机关将推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诉新方式:对未成年人犯罪,可起诉可不起诉的不予起诉,可判实刑可不判实刑的依法建议法院判处缓刑。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的案件实行分案处理的制度,并采取适合未成年人特点
2022-04-20 15,340 -
检察机关宣布推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诉新方式,啥时候会适用公诉?
检察机关将推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诉新方式:对未成年人犯罪,可起诉可不起诉的不予起诉,可判实刑可不判实刑的依法建议法院判处缓刑。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的案件实行分案处理的制度,并采取适合未成年人特点
2022-04-28 15,340
-
01:03
推搡老人是否构成殴打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单纯的推搡行为不构成殴打。但是,推搡行为一旦超过限度,对他人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后果,经过法医鉴定,就有可能构成轻伤或涉嫌故意伤害罪。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并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推搡的含义是用力推他人,推来推去。而
2,106 2022.04.15 -
00:55
经济犯罪案件立案追诉标准
首先,经济类犯罪有很多,有几十种,分别有着不同的立案标准。例如有贪污罪、受贿罪、行贿罪、挪用公款罪、职务侵占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其次,有的犯罪是行为犯,只要事实该行为就成立犯罪,并不需要以达到某些金额准作为判定是否成立犯的标
2,287 2022.04.17 -
01:10
重婚罪是否是自诉案件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有:1、故意伤害案;2、非法侵入住宅案;3、侵犯通信自由案;4、重婚案;5、遗弃案;6、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7、侵犯知识产权案;8、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被告
1,95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