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对哪些债权人起诉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债务人欠债不还,规定是债权人可以到债务人户籍所在地法院,或者债务人经常居住地法院提出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第二十二条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三)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提交诉状申请立案; (2)法院发出受理通知法院组织双方交换证据、被告递交答辩状; (3)开庭审理、质证、辩论; (4)宣布判决结果; (5)判决生效,执行。
从形式而言,撤销权的对象包括四类。 (1)民事法律行为。 下列民事法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法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2)要约。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3)遗嘱。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4)合同。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
债权人向法院起诉债务人的
债权人起诉债务人所需手续: (1)提交诉状申请立案; (2)法院发出受理通知法院组织双方交换证据、被告递交答辩状; (3)开庭审理、质证、辩论: (4)宣布判决结果; (5)判决生效,执行。起诉前进行财产保全,有利于维护权益,有利于执行。相
2020.04.30 193 -
-
债权人向法院起诉追债应提供哪些证据
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借据、收据等证据;担保合同;债务人逾期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者其他违反民事合同行为,以及债务人现实经济状况和偿还能力的证据;抵押物的相关信息的证据。
2020.12.25 111
-
债权人向法院起诉债务人有哪些程序
(1)提交诉状申请立案; (2)法院发出受理通知法院组织双方交换证据、被告递交答辩状; (3)开庭审理、质证、辩论; (4)宣布判决结果; (5)判决生效,执行。
2023-01-18 15,340 -
债权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起诉,人民法院如何做决定
关于债权人到法院进行起诉会如何判决的问题,具体解答如下: 1、法院会注意防范、制裁虚假诉讼。 2、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过程中,要依法全面、客观地审核双方当事人提交的全部证据,从各证据与案件事
2022-05-08 15,340 -
对人民法院起诉
个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程序:确定管辖法院,起诉欠款人可以选择被告住所、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标的物所在地、级别管辖权、专属管辖权等。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方式有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民事诉讼法》
2022-01-04 15,340 -
债权人向哪个法院起诉
债务人欠债不还,规定是债权人可以到债务人户籍所在地法院,或者债务人经常居住地法院提出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
2022-03-21 15,340
-
00:57
债权债务纠纷向哪个法院起诉对于一般债权债务纠纷的管辖法院,如果双方有约定的,从约定,无约定的可以向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交
1,530 2022.04.17 -
01:13
债务人能起诉债权人吗债务人可以起诉债权人。债权人懈怠起诉,债务人可以主动去起诉。只要符合立案要求的,法院都会受理。通常出现这两种情况:1、对债务的数额有分歧的,债务人可以到法院起诉债权人,申请法院确认债务的数额;2、对债务的利息有分歧,债权人没有起诉,但是,利
1,577 2022.04.17 -
00:51
债权人提起诉讼的证据有都哪些债权人提起诉讼的证据有: 1、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证明资料; 2、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证据,如借款合同、借款协议、借条、合同等; 3、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依据,如诉讼请求中关于要求计付本金及利息数额的计算清单; 4、已偿
742 202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