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工伤公司不批工伤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单位未在出事30天内申请的,员工及家属应在出事后一年内先行工伤认定,再伤残鉴定,然后索赔。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住院伙食补助、护理费、交通费住住宿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如解除劳动关系的,还有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等等。具体数额须结合本人工资和当地标准等情况。 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有: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作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工伤公司不认定,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在单位和职工个人在有关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未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认定工伤的情况下,职工会失去申请认定工伤的权利,要想获得补偿的话,职工就只能向法院起诉。如果单位和职工个人在这两个规定的时间内未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认定工伤的话,职工就失去了申请认定工伤的权利,要想获得补偿的话,只能向法院起诉。
-
工伤受伤后公司不给报工伤怎么办
受伤后公司不给做工伤鉴定,可以自己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被认定为工伤之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向单位主张赔偿金。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之日起为
2020.03.04 262 -
工地受伤公司不报工伤怎么办
单位无正当理由不想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本人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有权申请。并且职工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职工本人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申请工伤认定的,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
2022.04.13 600 -
工伤老板不批工伤鉴定该怎么办
用人单位不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延长30日。
2020.09.21 176
-
公司不批工伤怎么办?
是不是工伤不是用人单位说了算,也不是劳动者自己说了算,而是由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认定。如果用人单位不给你申请工伤认定,你可以自己准备齐相应材料之后到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申请
2022-04-16 15,340 -
工伤公司不批怎么办?
发生工伤时,首先应该要求用人单位去申报工伤。用人单位不去申报的,劳动者本人可以去申报。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购买社保的,认定工伤和伤残等级后,劳动者可以要求公司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公司不同意的,劳动者
2022-05-13 15,340 -
工伤公司不报工伤怎么办?
可以自己到当地社保部门申请工伤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
2022-04-21 15,340 -
员工因工伤请病假公司不批怎么办
员工是可以依法享受病假的,只要能提供相应的证明,用人单位不得不批的。《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
2022-04-18 15,340
-
01:09
工伤期间公司不发工资怎么办
我国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停工留薪期内,用人单位都不能通过各种理由停发,或部分停发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如果单位不按照法律支付劳动者工伤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那就属于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是违法行为。劳动者应该据理力争,采取一定的策略,要
1,430 2022.06.22 -
00:56
受了工伤公司不管怎么办
受了工伤公司不管,员工应当通过以下程序进行维权,获得赔偿: 1、申请工伤认定。注意职工申请工伤认定的期限为一年,如果是职业病的,在申请工伤认定前先进行职业病诊断; 2、工伤认定后申请工伤等级鉴定; 3、确定工伤等级后要求享有工伤待遇,单位不
871 2022.06.22 -
01:08
工地受了工伤公司不处理怎么办
劳动者受工伤后用人单位不赔偿或者少赔偿,劳动者需要在一年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一般会在60日内得到工伤认定结果。得到工伤认定结果之后,劳动者可以选择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商定赔偿范围,争取合法权益;若协商不了,可以选择当地仲裁机构
637 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