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里面的误工费怎么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当事人的支出和因此而减少的收入,行为人都应当赔偿。 法律链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家庭暴力中故意伤害罪的判处如下: 1、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工伤案件中的误工费为停工留薪期待遇。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职工停工留薪期是指职工发生工伤或者患职业病后,停止工作接受治疗,继续享受原工资福利待遇的期限。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具体期限是由用人单位根据工伤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确定的,并会书面通知工伤职工本人。
-
怎么算故意伤害罪
符合以下要求才算故意伤害罪: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因此,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一般不认为是犯罪; 2、客观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 3、主体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2020.03.29 222 -
工伤事故的误工费怎么计算
工伤事故的误工费一般是指职工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其标准与职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一致,用人单位需要根据职工停工留薪的期限,按月支付给职工相关的工资报酬。
2020.10.26 146 -
故意伤害罪里的重伤罪怎么处罚
故意伤害罪重伤的,处罚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故意对他人人身实施伤害行为的情况下,只有造成了轻伤、重伤或死亡情况的,才会被我国法律所定罪处罚。
2020.12.05 128
-
故意伤害罪的误工费怎么算?
当事人的支出和因此而减少的收入,行为人都应当赔偿。 法律链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
2022-04-14 15,340 -
故意伤害赔偿误工费怎么算
1.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2.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3.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
2022-06-02 15,340 -
交通事故里面误工费怎么算
交通事故肇事方赔偿受害人的误工费,当事人提供的工资收入证明,如果超过计税起点,即扣除应由个人缴纳的三险一金和费用之后,超过3500元的,应当提交纳税证明以证实真实性。由第三方交通肇事的,由第三方支付误
2022-04-25 15,340 -
故意伤害罪当中误工费
当事人的支出和因此而减少的收入,行为人都应当赔偿。 法律链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
2022-04-12 15,340
-
01:20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如果犯罪嫌疑人故意地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就构成了故意伤害罪。损害他人的身体健康指的是损害人体组织的完整或者破坏人体器官的正常功能。其中,伤害行为的手段是没有具体要求的,不论使用何种手段,伤害他人身体的,均属伤害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相
1,929 2022.04.15 -
00:47
工伤期间误工费怎么算误工费根据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工伤期间误工费的计算标准具体为: 1、职工发生工伤,可以要求工伤保险基金或者用人单位支付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相当于误工费; 2、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 3、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
2,406 2022.11.21 -
00:54
工伤十级误工费怎么算误工费又叫做停工留薪期工资。计算方式是:从伤残鉴定结论出具之日到事故发生之日期的天数,乘本人日工资(月工资除于21.75)。一般来说,误工期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最多不超过24个月
1,95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