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社保今年能补交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以个人名义参保的,如果漏缴不能够进行补缴,只有由单位原因造成的漏缴才能够进行补缴,并且补缴五险。如果单位没有做申报(没有给开户)的只能补缴养老。缴纳一段时间后,中断想补缴地可以找代理公司补缴。 二、缴费单位(不含个体、自由职业者)漏缴职工养老保险费的,应带以下材料到各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养老保险费个案补缴: 1、职工档案和养老保险手册; 2、《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申请表》; 3、劳动合同、工资发放明细表员工补缴当月个税证明等; 4、其他相关材料。 社保补缴时效: 1、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2、第六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正常情况下,一般单位只能做2个月的补交,从补交的月份开始向前推算。补缴金额=补缴时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应补年度缴费工资基数%应补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缴费比例*补缴系数。补缴保险的期间根据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视企业情况而定。
社保去年没交今年补交行,只要补缴了就不会受影响,当事人缴纳社保中间中断了几个月的,应当及时补缴这几个月的社保,补缴完可以继续获得完整的社保时间段。
-
2011年补交的社保今年能在补吗
社保是可以补缴的,补交日:是指国家或地方强制购买社保日起,到现在止。根据《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第二条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十五年。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延
2020.06.29 431 -
去年社保忘记交了今年还能补吗
可以补缴,社保补交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社保中断缴费,中间几个月没有缴费,而现在由于招调或者落户其他原因,需要补之前没有交到的部分,从而获得完整的社保时间段,以确保招调落户等工作正常认可,补缴间隔时间过长可能需要补交滞纳金。
2020.01.16 1,005 -
社保去年没交今年补交可以吗
社保去年没交今年补交是可以的,但用人单位未按时缴纳,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并且加收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
2020.09.28 406
-
去年交的社保今年能补交吗?
一、以个人名义参保的,如果漏缴不能够进行补缴,只有由单位原因造成的漏缴才能够进行补缴,并且补缴五险。如果单位没有做申报(没有给开户)的只能补缴养老。缴纳一段时间后,中断想补缴地可以找代理公司补缴。 二
2022-04-26 15,340 -
社保去年交过今年能补交吗?
一、以个人名义参保的,如果漏缴不能够进行补缴,只有由单位原因造成的漏缴才能够进行补缴,并且补缴五险。如果单位没有做申报(没有给开户)的只能补缴养老。缴纳一段时间后,中断想补缴地可以找代理公司补缴。 二
2022-04-26 15,340 -
去年没交今年能补交社保吗
社保补缴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社保中断缴费,中间几个月没有缴费,而现在由于招调或者落户其他原因,需要补之前没有交到的部分,从而获得完整的社保时间段,以确保招调落户等工作正常认可。正常情况下,一般单位(分
2022-04-01 15,340 -
社保去年没交, 今年能补交吗?
一、以个人名义参保的,如果漏缴不能够进行补缴,只有由单位原因造成的漏缴才能够进行补缴,并且补缴五险。如果单位没有做申报(没有给开户)的只能补缴养老。缴纳一段时间后,中断想补缴地可以找代理公司补缴。 二
2022-05-02 15,340
-
01:09
社保断了半年能补交吗
社保断了半年一般不能补交。灵活就业人员应当按月缴费,不得以事后追补缴费的方式增加缴费年限。在单位就业期间应缴未缴的社保费,应由单位补缴。补缴超过三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的,需要用人单位提供补缴期间,与职工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工资收入凭证,其中人
7,682 2022.04.17 -
00:47
今年忘了交医保了还能报销吗
今年忘了交医保,是否还能报销,应当根据参保时间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当事人的医疗保险是属于职工医保的,那么就无法进行报销,因为职工医保是按月缴费的,当事人未及时缴纳医疗保险费的,不能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当事人的医疗保险是属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
5,149 2022.06.22 -
01:02
今年中秋要补班吗
今年中秋要补班。因为2021年中秋在9月20日并未与周末相连,所以需要补班的,补班的日期是9月18日。中国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传统节日,尤其是当地华人和华侨。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1,34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