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高利贷借贷者就不还的话银行会怎么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为高利贷的“高利”不受法律保护,所以面对借贷者不还钱,放高利贷者不会采取法律途径要债,而是以自己的势力采取违法手段强迫借贷者还债,这不是普通百姓能承受的。因此,如果确实需要借贷,最好是向银行或者亲朋好友借,就算借不到也不要借高利贷。如果因为高利贷而受到困扰,不妨借助法律的力量使自己不受迫害。 如果放高利贷的人不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索要借款,却对其进行恐吓威胁,这显然违法的行为,建议借高利贷者报警处理。即使公安机关无法马上对这些人进行制裁或者处罚,但报警备案也是有帮助的,至少可以让放高利贷的人不敢轻易采取非法手段。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于借款利息,我国法律作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即利息不能超过年利率36%,而对于超出法定范围的,一般会被认定为无效。 此时,如果当事人还不起高利贷的话,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认定高利的部分是无效的,这样自己就不用还高利贷了。
高利贷的标准利息是否超过36%为标准,即利息超过36%就是高利贷。面对高利贷,借款人的权利救济方法有: 1.首先还是要积极面对,毕竟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事情恶化。 2.通过协商解决,要求出借方减免利息到法律规定合理范围。 3.如果协商不了,对于机构发放贷款的,可以通过投诉途径,比如聚投诉,黑猫投诉,银保监会投诉,一般投诉都是有效的,并且会有具体回复。 4.如果投诉也解决不了的,当然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
遇到高利贷恐吓怎么处理
放高利贷的人不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索要借款,却对债务人及其家人进行恐吓威胁,这显然违法,债务人可以报警处理。 即使公安机关无法马上对这些人进行制裁或者处罚,但报警备案也是有帮助的,至少可以让放高利贷的人不敢轻易采取非法手段。
2020.11.01 169 -
遇到网络高利贷怎么处理
1.切记不要以贷养贷,借新还旧,这样只是苟延残喘而已 2.及时向家人坦白 3.如遇到涉嫌暴力违法催收,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4.对于超出国家法律规定的利息,可以向法院起诉追回已还36%以上部分的利息,未还部分按24%年息来还款 5.对于不合规
2021.01.28 443 -
遇到高利贷的如何处理
法律对民间借贷的利息有一定的约束, 关于处理高利贷的情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定为高利贷的部分,债务人对属于高利贷的部分可以不还,债权人因此提起的还款请求也不受法律保护,但是本金和合理的利息是要偿还的。 (二)由于高利贷引起的诉讼,
2020.04.29 263
-
遇到高利贷借贷者不还怎么办
为高利贷的“高利”不受法律保护,所以面对借贷者不还钱,放高利贷者不会采取法律途径要债,而是以自己的势力采取违法手段强迫借贷者还债,这不是普通百姓能承受的。因此,如果确实需要借贷,最好是向银行或者亲朋好
2022-04-10 15,340 -
遇到高利贷借贷者恐吓其怎么办
因为高利贷的“高利”不受法律保护,所以面对借贷者不还钱,放高利贷者不会采取法律途径要债,而是以自己的势力采取违法手段强迫借贷者还债,这不是普通百姓能承受的。因此,如果确实需要借贷,最好是向银行或者亲朋
2022-04-14 15,340 -
遇到高利贷会被怎么处理
如果有暴力行为催债,或者私自封存你家住房财产,你可以报警处理,如果债权人没有暴力行为,合法催债,你报警,警察不会受理。法律规定,的利率不能超过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四倍。超出部分,法律不保护。所以,欠债还
2022-09-16 15,340 -
借高利贷不还怎么办,高利贷报警的话会被追责吗
一般情况下这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不可以通过报警来处理。高利贷属于违法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但在正常情况下,高利贷在性质上应属于民事纠纷,欠款人承担的应是民事责任而不是行政违法责任或刑事责任,不可以通
2022-05-03 15,340
-
01:14
借高利贷还不起怎么办?高利贷还不起的最佳处理办法是,通过诉讼的手段,起诉到人民法院主张利息过高部分无效,然后偿还本金和合理利息给对方。这主要是依据了,我国民法典第680条的规定。根据民法典的最新规定,国家明文禁止高利放贷。换句话说,法律不会支持高利放贷的行为,超
2,214 2022.04.17 -
01:34
房贷还不起了银行怎么处理房贷还不起时,银行会根据逾期的时间逐步作出处理。如果逾期不到一个月,银行可能没有任何反映,或者只是由客服致电告诉借款人贷款已逾期,请记得按时偿还,否则会影响征信。如果超过一个月仍未偿还,银行会开始根据贷款合同计算罚息并且会通过电话、短信通知
6,324 2022.04.17 -
01:03
高利贷如何处理在我国,民间高利贷并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实践中,放贷者大多会使用违法的行为来催收。建议当事人通过正当的渠道,借取贷款。出现矛盾的时候,应当及时寻求警方的帮助,尽量采取合法的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具体来说,根据民法典第680条的规定,国家
1,66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