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意外死亡需要判刑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意外把人撞死触犯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具体怎么判刑要根据犯罪情节来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会,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失犯罪,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前者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死亡。后者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他人死亡。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而是由于其他无法预见的原因导致他人死亡的,属于意外事故,行为人不负任何刑事责任。
-
意外死亡会被判刑吗
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是意外导致他人死亡的话,那么有可能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一般会被判处三年至七年之间的有期徒刑。过失杀人罪又称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致他人死亡的行为。本罪主要特征: (1)犯罪主体必须是达到刑事责
2020.04.10 287 -
意外致人死亡怎么判刑
意外致死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意外致死又称过失杀人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致他人死亡的行为。我国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受法律保护,过失杀人侵害他人生命权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刑法打击。
2020.10.22 222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需要判刑吗
若行为人因故意伤害的行为致人死亡,但与受害人家属和解了的,依然需要被人民法院判处相应的刑事处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故意伤害罪属于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的,仍然应当依法
2020.08.16 121
-
二人有交通事故意外死亡一人要判刑吗
死亡二人属于重大交通事故。判刑看交警的事故认定了。 1、受害人负主要责任,驾驶员负次要责任的,可以不判刑,最多也是缓刑。 2、驾驶员负主要责任或者负全责,就涉嫌犯罪,以交通肇事罪中的“特别恶劣情节”判
2022-10-05 15,340 -
涉嫌意外伤亡一人死亡需要坐牢吗
意外把人撞死触犯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2022-12-06 15,340 -
意外伤亡1人死亡会判刑吗
意外把人撞死触犯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具体怎么判刑要根据犯罪情节来定: 《中华人
2022-04-11 15,340 -
意外死亡刑判
意外致死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意外致死又称过失杀人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致他人死亡的行为。我国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受法律保护,过失杀人侵害他人生命权具有社会
2022-06-08 15,340
-
00:58
意外撞死人要判刑吗判多少年
意外撞死人要判刑,判刑如下: 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
3,540 2022.04.17 -
01:08
车祸致人死亡要判刑吗
发生车祸致人死亡,需要分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对于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对交通事故的发生不负主要责任的,属于意外事件,行为人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对于因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而发生交通事故,并且对死亡结果的发生负主要责任的,属于交通肇
2,913 2022.04.17 -
01:02
把人意外砸死了能判缓刑吗
如果行为人意外把人砸死,犯罪情节较轻的,有可能适用缓刑。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规定,行为人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如果犯罪情节较轻的,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缓
1,26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