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撞了撞的是人员怎样算误工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被车撞了误工费怎么算,交通事故误工费按照医院开具的休假证明和单位开具的误工证明来计算具体误工天数,然后结合劳动合同,工资收入证明以及个税完税证明等计算误工期间的总收入损失。一般以事故发生前三个月的平均日工资来计算。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2、误工时间由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3、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4、受害人的误工费包括但不限于工资、“三补”(如饭补、车补和话补)、奖金和津贴。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住院天数乘以当地护理费用标准再乘以护理人数(一般一人,特殊情况也有两人,根据实际人数确定),各地不同,50-70左右。出院后的护理费,出院小结上有要求出院后要有休息而且有专人护理的才可以要求,护理费为休息时间乘以护理人员的工资收入。
被车撞了误工费应当根据受害者当时的收入状况和实际的误工时间来计算。受害者当时有固定工作和固定收入的,误工费就按照受害者实际减少的收入予以赔偿。如果受害者发生交通事故时没有固定收入的,那么就按照受害者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来确定误工费。
-
自己的车撞人了误工费怎么算
自己的车撞了别人的,如果对方没有受伤的,则不需要赔偿误工费,但需要赔偿对方的车辆维修损失。误工费是指赔偿义务人应当向赔偿权利人支付的受害人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这一期间内,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而实际减少的收入。不受伤也就不存在无法工作,也就没有
2021.02.10 117 -
被车撞了误工费怎么算
人被车撞了以后经过交警的责任认定,判定为车主全责,与行人没有任何关系。这个时候伤者就可以要求肇事司机赔偿自己的损失,不仅仅是医药费,还有误工费等经济赔偿。那么,人被车撞了对方全责误工费怎么算?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
2020.12.08 217 -
车撞了工伤误工费怎么算
所以,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0条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人状况。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2020.03.09 110
-
被车撞了误工费要怎样算
误工费按照医院开具的休假证明和单位开具的误工证明来计算具体误工天数,然后结合,工资收入证明以及完税证明等计算误工期间的总收入损失。一般以事故发生前三个月的平均日工资来计算。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2022-09-08 15,340 -
被车撞了误工费怎样算啊?
要想清楚被车撞了误工费怎么算这个问题,首先法律上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的,修养了两个月可以算一下就去理赔。
2022-07-27 15,340 -
被车撞了误工费怎么样算
当事人被车撞了后,误工费应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来计算。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误工时间根据医院的证明确定。
2022-05-15 15,340 -
人被车撞了误工费怎么算
交通事故赔偿涉及的项目较多,举个例子,人被车撞了对方全责误工费计算: 营养费以医院的已经为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
2022-03-30 15,340
-
01:16
被车撞了误工费该如何算
误工费是受害人的具体损失和间接损失,按照差额赔偿法计算具体赔偿数额,即,因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减少了多少实际收入,就赔偿多少误工费。误工费的计算公式是:受害人的日均收入乘以受害人误工的天数。 受害人在向肇事人主张误工费时应注意:1、即使达到法
1,812 2022.04.17 -
01:12
开车撞到人了怎么赔偿
开车撞到人了,赔偿情况如下: 1、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赔偿; 2、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保险合同的约定赔偿。仍然不足或没有投保机动车
1,111 2022.06.22 -
01:04
醉驾撞死人了要怎样判
一般醉酒驾驶,在没有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情况下,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但是,醉酒撞死人,则属于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规定,构成交通肇事罪。并且根据撞死的人的数量的不同,受到的处罚也不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
1,55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