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可以压迫工作人员自动离职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用人单位逼迫劳动者自动离职的,劳动者可以正常上班,只要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经济赔偿金是补偿金的二倍。《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于规范的企业,虽然也有类似“压工资”的做法,但并非为了防止人突然离职。单位应当按时支付本月工资,而不应该有压工资的行为,否则就会对劳动者构成违法,那此时劳动者可以因此向单位提出辞职,并且还可以要求单位作出相应的赔偿。
公司不能强迫员工支援、加班。加班应以员工同意为前提,公司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强迫支援、加班的行为属于违法,员工可以向当地劳动及社会保障局举报。
-
用人单位针对自动离职人员的权利
用人单位针对自动离职人员的权利如下: 1、依据本企业规章制度,行使行政处分权; 2、企业享有劳动合同解除权; 3、离职人员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享有损失求偿权;等等。
2020.02.29 86
-
用人单位对自动离职人员的权利
用人单位针对自动离职人员的权利如下: 1、依据本企业规章制度,行使行政处分权; 2、企业享有劳动合同解除权; 3、离职人员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享有损失求偿权;等等。
2022-05-14 15,340 -
单位可以否决员工自动离职
是的。自动离职是员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强制终止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行为。在不符合法律条件的情况下,自动辞职是劳动者非法终止劳动合同的行为,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依法赔偿损失。
2021-12-25 15,340 -
用人单位针对自动离职人员的权利
用人单位针对自动离职人员的权利如下: 1、依据本企业规章制度,行使行政处分权; 2、企业享有劳动合同解除权; 3、离职人员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享有损失求偿权;等等。
2022-07-01 15,340 -
员工自动离职单位可以扣工资吗
根据劳动部94年48号文,自动离职是指职工擅自离职的行为。未经企业批准而擅自离职的,企业对其按自动离职处理,是指企业应依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有关规定,对其作出除名处理。据此,如员工自动离职,单位不能
2022-03-13 15,340
-
00:49
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员工该怎么办
公司无故辞退员工是违反劳动法律相关规定的,此时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请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公司应当继续履行。如果员工不要求继续履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员工也可以向公司主张支付赔偿金。公司不肯支付赔偿金的,员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
2,692 2022.05.11 -
01:04
员工自动离职 劳动法如何规定
没有自动离职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需要辞职的劳动者,如果是正式同员工的话,只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是在试用期内的话,只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或者与用人单位协
3,667 2022.05.11 -
00:53
工伤用人单位不赔偿怎么办
工伤认定申请;申请仲裁;起诉。工伤事故是指的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工伤用人单位不赔偿,如果和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那么就只能够先向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劳动关系。确认了劳动关系之后再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
1,69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