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在现实中究竟该怎么进行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申请。申请人按规定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二、受理。1、保险科接到申请后15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应当受理,对不属于本管辖的告知申请人。2、申请材料不齐全的,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在30日内补齐材料三、认定。1、经审查符合认定条件的60日内(特殊情况可以延长30日)作出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并告知单位和个人。2、对不能提供劳动关系或事实劳动关系证明的,告知申请人提起劳动仲裁以确定劳动关系,仲裁时间不累计在受理的规定时间内。3、对不符合认定条件的要告知申请人。4、对认定为工伤的发工伤证。四、鉴定。停工留薪期或经治疗伤情基本稳定的,申请人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评定伤残等级。五、工伤保险待遇。经鉴定符合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条件的,申请人向社保中心申请待遇审核。根据核定的待遇,社保中心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工伤职工给付待遇。相关法律依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工伤保险部门根据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出具收件回执; 2.基本资料收齐核实且符合受理条件后,工伤保险经办部门对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出具受理通知书; 3.如申请人为受伤害的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工伤保险部门应向用人单位发出关于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的通知,核实有关情况; 4.工伤保险部门就正式受理之日起60日内做出工伤认定的书面决定,并于20个工作日内送达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以及该职工所在单位。
在我国进行工伤认定应当在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给你法律规定,发生工伤的职工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
工伤认定怎么进行调查核实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前提条件是“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是两个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同时还得是“因工作原因”而受到的负伤、致残或者死亡。事故伤害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等类似伤害。
2020.03.13 210 -
在我国应该在哪进行工伤认定
在我国应该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020.07.28 157 -
工伤应该怎样进行认定?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2020.12.18 243
-
究竟怎样进行医疗事故认定
由卫生行政部门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当事人也可以共同委托进行鉴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收取鉴定费用。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
2022-11-03 15,340 -
究竟怎样进行医疗事故认定?
1、由卫生行政部门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当事人也可以共同委托进行鉴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收取鉴定费用。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 2、法律依据:《医疗
2022-11-05 15,340 -
现在劳动部门现实中该怎么申报工伤认定
申报工伤认定流程如下: (一)申请,申请人按规定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供相关的材料; (二)受理, 1、保险科接到申请后15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应当受理,对不属于本管辖的告知申请人
2023-02-19 15,340 -
究竟什么是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
2022-11-03 15,340
-
01:03
怎样进行工伤认定工伤认定的流程,一般有以下的四个步骤,具体如下: 1、申报:单位申请或者职工或直系亲属申请; 2、受理:职工或者直系亲属超过一年期限未申请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予受理; 3、调查:对职工或者直系亲属提出的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行政部门会对单位发
4,374 2022.04.17 -
00:58
猥亵罪应该怎么进行认定猥亵罪的认定标准如下: 1、行为人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故意。通常表现出刺激或者满足行为人或第二者的性欲的倾向,但不具有强行奸淫的目的; 3、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侮辱
802 2022.05.27 -
01:17
在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是怎样的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有以下四点: 1、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2、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3、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
21,806 2022.06.30